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12-17
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是指实施了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行为,例如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等。根据犯罪性质的特殊性,除了单独适用剥夺政治权利外,无论判处何种刑罚,都必须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包括故意杀人、强奸、放火、爆炸、投毒、抢劫等犯罪类型。虽然这些犯罪类型是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典型案例,但并不局限于此。只要是危害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故意犯罪,都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一般参加者指的是在一定聚众性的犯罪中属于罪行较轻的参与者。例如,公然侮辱他人的罪行虽然构成犯罪,但危害较小;聚众扰乱社会秩序虽然构成犯罪,但属于积极参加者且罪行较轻。这些人独立适用剥夺政治权利,根据犯罪行为的轻重程度和聚众性质,可以单处剥夺政治权利。
选举权是指公民根据选举法规定,参加选举活动,自由投票选举人民代表等职务的权利。被选举权是指公民根据选举法的规定,可以被提名为人民代表等职务的候选人,并当选为人民代表等职务的权利。这两项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无法享有。
言论自由是指公民以言语表达意见的自由;出版自由是指以文字、音响、绘画等形式出版作品,表达思想的自由;结社自由是指公民为一定宗旨组成社会组织的自由;集会自由和游行、示威自由是公民表达见解和意愿的自由,只是表达方式不同。这六项自由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政治自由,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无法行使这些自由。
国家机关包括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以及军事机关。担任国家机关职务指在上述机关中担任领导、管理以及其他工作职务。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无法担任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任何职务。
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可以继续在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中工作,但不能担任领导职务。
在判处剥夺政治权利时,应根据犯罪的性质、危害程度和情节轻重来确定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尤其是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应与所判处的主刑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