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06-03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纳税人若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等手段,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10%以上不满30%,且偷税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的情况下,或者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又偷税的情况下,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偷税数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而若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30%以上且偷税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情况下,将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偷税数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对于扣缴义务人采取类似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占应缴税额的10%以上且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情况下,也将受到相应的处罚。
对于多次犯有上述行为的情况,将按照累计数额计算处罚。
偷税与漏税在主观方面、客观方面和法律后果上存在明显区别:
偷税是出于故意,而漏税是过失行为。偷税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国家税收损失,而积极希望或追求这一危害结果。漏税的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危害后果应当预见却设有预见,或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偷税行为人主观上具有牟取非法利益的目的,而漏税行为人主观上则不具有这一目的。
偷税是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等欺骗、隐瞒手段来不缴或少缴税款,而漏税不存在任何故意的作为或不作为。漏税行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成为偷税。
偷税达到法定结果即构成犯罪,应承担刑事责任,而漏税是一种违法行为,行为人只须补缴税款并交纳滞纳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