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08-15
取保候审是指在犯罪嫌疑人被逮捕后,根据一定条件获得临时自由的一种法律程序。以下是取保候审的含义和条件:
取保候审是指犯罪嫌疑人在被逮捕后,根据一定条件获得临时自由的一种法律程序。在刑事拘留期间,犯罪嫌疑人不能申请取保候审。如果是行政拘留,则更不能申请取保候审。
以下情况下才能申请取保候审:
具体来说,这些条件包括:犯罪嫌疑人主动自首、认罪悔罪、犯罪事实已经查清并且取保后没有毁灭证据的可能、同案犯已经全部落网并且取保后没有串供的可能、已经得到被害人的谅解并且取保后没有报复的可能。
以下情况下不能办理取保候审:
办理取保候审的程序如下:
取保候审的申请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本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以及委托的律师或辩护人向司法机关提出书面申请,即填写取保候审申请表。在侦查阶段,向侦查机关提出申请;在审查起诉阶段,向检察机关提出申请;在审判阶段,向法院提出申请。
侦查、检察、审判机关对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人,根据不同情况可以决定采取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等措施。对于取保候审的决定,需要决定是人保、财产保,还是人保与财产保并用。
对于人保,取保候审申请人必须提出保证人,保证人需要符合法定条件,并经司法机关批准。被保证人和保证人需出具保证书,保证履行法定规定。取保候审人的人保手续即告终结。
对于财产保,司法机关可以要求被取保候审人或其法定代理人、监护人出具一定数额的保证金。被取保候审人在取保候审期间,如果不违反法定规定,司法机关不退还保证金,将其上缴国库。根据不同情况,司法机关可以要求重新办理取保手续,也可以转变为监视居住、逮捕等强制措施。
对于人保与财产保并用,即同时办理人保和财产保手续,并得到司法机关的认可,取保候审手续即告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