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送法院判处有期徒刑缓刑的案件应如何处理
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08-2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并抄各高级人民法院:
关于处理报请州委批捕未准,而移送法院判处有期徒刑缓刑的案件的答复
一、关于逮捕拘留的规定
根据逮捕拘留条例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对于反革命分子和其他可能判处死刑、徒刑的人犯,应当立即逮捕。而对于只有违法行为但未构成犯罪,或者虽有轻微犯罪但不够判处徒刑的人,则不应当逮捕。此外,根据逮捕拘留条例第十一条的规定,发现不应当逮捕、拘留的人犯时,必须立即释放。对于罪行较轻的人犯,可以取保候审。
二、判处有期徒刑缓刑的适用范围
人民法院不应将有期徒刑缓刑视为一个独立的刑种,适用于不够判处有期徒刑的人。判处有期徒刑宣告缓刑是以判处有期徒刑为前提的,如果不应判处有期徒刑,则无法宣告缓刑。因此,对于被告尚未构成犯罪,或者只有轻微犯罪但不够判处有期徒刑的案件,如果人民法院将其判处有期徒刑缓刑,属于违法行为。对于过去错误判处有期徒刑缓刑的案件,应予以纠正。
三、判处有期徒刑缓刑的犯罪分子的监督和执行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期限内,如果只是一般的表现不好,应加强监督,不随意收监执行。如果再犯新罪,并确有必要逮捕的,应根据逮捕拘留条例的规定执行逮捕。人民法院在判处刑罚时,应撤销缓刑,并根据前罪所判刑罚和后罪应判的刑罚,确定适当的刑罚,并予以执行。
四、人民法院受理普通刑事案件的要件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央公安部1962年11月30日的试行规定,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普通刑事案件应具备两个要件:一是有明确的原告和被告;二是案情轻微,不需要经过侦查,只用传讯调查的方法即可作出判决。这两个要件必须联系起来,不能分割。因此,对于这类案件的被告,即使依法应判处有期徒刑,也不一定需要事先逮捕,可以在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收监执行。对于适于宣告缓刑的案件更不一定需要事先拘留。法院只有在审理这类案件的过程中发现被告人确有逃跑、继续犯罪等严重情况,并确实有必要逮捕时,才决定逮捕,但必须严格执行党内关于捕人批准权限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