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11-05
在认定教唆犯时,应明确区分教唆他人犯罪与向青少年灌输腐朽思想意识的行为,严格划清罪与非罪的界限。向青少年灌输腐朽思想意识是对青少年的一种腐蚀行为,这种行为会导致青少年腐朽思想的恶性发展,使其不知不觉地走上犯罪道路。然而,向青少年灌输腐朽思想意识并不等同于直接教唆他人去实施某一种犯罪行为,因此,不能将这种行为视为教唆犯罪的行为。
在认定教唆犯时,应严格区分教唆犯与以教唆方式实行的犯罪,明确此罪与彼罪的界限。所谓以教唆方式实行的犯罪,是指刑法分则将某些教唆行为直接规定为犯罪的情况。例如,刑法第353条规定了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行为,对此犯罪规定了相应的法定刑。尽管这种犯罪也采用了教唆的形式,但由于其特点及严重的危害性,中国刑法已将其规定为独立的犯罪,并规定了相应的刑罚。因此,在认定教唆犯时,不能将这些犯罪混同于教唆犯罪。
在认定教唆犯时,应区分教唆犯与教唆无刑事责任能力的人犯罪。教唆犯的对象必须是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如果教唆不满14周岁的人犯罪,或者教唆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法律规定以外的犯罪,或者教唆没有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根据中国刑法的规定,由于这些被教唆的人不负刑事责任,教唆犯和被教唆的人之间不构成共犯关系。因此,教唆犯应对其利用无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所实施的犯罪承担全部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