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4-10-18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应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在执行期间,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需遵守以下规定:
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和法规,并服从监督。
在未经执行机关批准的情况下,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不得行使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权利。
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需按照执行机关的规定,定期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需遵守执行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如果需要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必须事先报经执行机关批准。
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需遵守人民法院的禁止令,禁止其在执行期间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以及接触特定的人。
管制作为一种主刑,具有以下特征:
管制不将犯罪分子羁押于特定设施或场所内。
犯罪分子在管制期间必须遵守《刑法》第39条的规定,并根据犯罪情况,人民法院可以禁止其在执行期间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以及接触特定的人。
管制的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但在数罪并罚时,最高可延长至3年。管制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如果在判决执行之前先行羁押,每羁押1日折抵刑期2日。管制的刑期虽然比拘役短,但由于管制只是限制人身自由,而拘役则是剥夺人身自由。因此,从性质上来说,管制仍然属于较轻的刑罚。
另外,对于经过批准离开所居住的市、县外出的犯罪分子,其外出期间应计入执行期,但超过许可的时间不计入执行期。对于未经批准擅自离开所在地域的犯罪分子,其外出期间不得计入执行期。扣除的执行期由县级公安机关在法律文书上注明,并加盖公章,通知本人,并书面通知同级人民检察院和原审判或批准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