拘役跟管制之间有什么不一样
点击数:25 更新时间:2024-11-26
拘役与管制顾名思义都有限制人身自由的意思,并且两者都是我国刑事处罚的方法,在我们看来可能就是同样的刑罚只是处罚严重程度不同而已,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如果不是这样那么拘役与管制这二者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区别呢?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
拘役与管制的区别
一、含义与性质的不同
拘役是一种短期剥夺犯罪人自由的刑罚方法,被判处拘役的犯罪人将被就近安置并进行劳动。而管制则是一种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由公安机关执行并接受群众监督改造。
二、期限的不同
拘役的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时最长不得超过1年。而管制的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但在数罪并罚时可以延长到3年。管制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如果在判决执行前先行羁押,则羁押1日折抵刑期2日。
三、对象的不同
(一)拘役的适用对象:
- 拘役一般适用于犯罪性质较轻微的犯罪行为。其中,渎职罪适用比例最高,其次是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等。虽然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等犯罪性质更为严重,但适用拘役的比例较低。
- 拘役多适用于社会危害性不大的犯罪行为。除过失致人死亡罪外,绝大多数过失犯罪都可以适用拘役,约占全部过失犯罪的95%左右。在同一类犯罪中,适用拘役的也是一些社会危害性不大的犯罪。
- 拘役在刑法中多作为最低法定刑的规定。在这些条文中,拘役既适用于犯罪情节较轻微、不需要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也适用于本应判处短期徒刑但具有从轻情节的犯罪。此外,一些规定有管制刑的条文中也规定了拘役的适用。在这些条文中,拘役介于管制与徒刑之间。因此,除了上述两种情况,拘役还可以适用于本应判处管制但具有从重情节的犯罪。此外,在以短期徒刑为最低法定刑的犯罪中,如果具体犯罪具有减轻处罚情节,也可以判处拘役。
(二)管制的适用对象:
- 罪行性质轻、危害小。我国刑法分则规定可以适用管制的犯罪主要集中在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和妨害婚姻家庭罪中,这些犯罪的共同特点是罪行性质不十分严重,社会危害性较小。
- 人身危险性较小。管制并不剥夺犯罪人的人身自由,只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人身自由。因此,适用管制刑的犯罪分子必须是人身危险性较小者,如果犯罪的人身危险性很大,管制将难以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
四、执行的不同
(一)拘役的执行:
被判处拘役的犯罪人将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在执行期间,被判处拘役的犯罪人享有两项待遇:探亲和参加劳动,并可以酌量发放报酬。
(二)管制的执行:
根据《刑法修正案(八)》的规定,判处管制的犯罪人在执行期间可以被禁止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或场所以及接触特定的人。被判处管制的犯罪人将接受社区矫正,并违反禁止令的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受到处罚。
管制期满后,执行机关将向犯罪人及其所在单位或居住地的群众宣布解除管制,并发放解除通知书。如果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同时宣布恢复政治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