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4-12-0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累犯的认定条件之一是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因此,一旦被认定为累犯,就不能判处拘役或者管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五条的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被认定为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除外。对于被假释的犯罪分子,累犯的期限从假释期满之日起计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六条的规定,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任何时候再犯上述任一类罪的,都被认定为累犯。
管制是一种刑事处罚,由人民法院判决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改造,但限制其人身自由,交由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监督改造的刑罚。管制是刑罚中量刑最轻的一种,不剥夺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但依法限制其人身自由。
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仍然生活在原先的社会环境中,如继续与家人同住、同吃,并且可以在原工作单位工作,领取劳动报酬。如果没有工作单位,仍然可以从事原先的工作,如经商、出卖劳动力等。
需要注意的是,管制的期限为三个月以上二年以下。数罪并罚不得超过三年,即管制的最长期限也不得超过三年。
我国刑法分则规定可以适用管制的犯罪主要集中在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和妨害婚姻家庭罪中。这些犯罪的共同特点是罪行性质不十分严重,社会危害性较小。例如,初次打架、寻衅滋事等,可以判处管制。
适用管制刑的犯罪分子必须是人身危险性较小的人,因为管制并不剥夺犯罪人的人身自由,而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人身自由。如果犯罪的人身危险性非常大,管制将难以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因此,抢劫犯、杀人犯等人身威胁大的犯罪一般不会判处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