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基本常识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犯罪 > 单位犯罪法律知识

法律基本常识

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09-19

 
107922

法律的定义与特征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调整人与人之间的行为规范,明确行为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总和。法律具有以下特征:

1. 法律是调整人的行为的规范

法律是用来规范人们的行为的准则,明确了人们在社会中应当遵守的行为规则。

2.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法律是由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的,代表国家的意志,具有强制力。

3. 法律具有普遍性的社会规范

法律适用于全体公民,具有普遍适用的性质,不分人种、民族、地域等。

4. 法律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法律明确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保护了公民的合法权益。

5. 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法律具有强制力,国家通过执法机关对违法行为进行制裁,确保法律的实施。

我国刑法的任务与犯罪类型

我国刑法的任务是保卫国家政权、保护合法财产、保护公民权利和维护社会秩序。犯罪是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财产和人身权利等行为。根据犯罪的危害程度和性质不同,可以分为盗窃罪、抢劫罪、故意伤害罪、强奸罪等多种类型的犯罪。

犯罪的特征和构成条件

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触犯刑法并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构成犯罪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 犯罪客体

犯罪客体是指犯罪行为侵犯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如财产权利、人身权利等。

2. 犯罪的客观要件

犯罪的客观要件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犯罪行为与结果的因果关系,以及犯罪的时间、地点、方法。

3. 犯罪的主体

犯罪的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自然人或单位,必须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4. 犯罪的主观要件

犯罪的主观要件是指行为人对自己实施的危害行为及其结果持有的心理态度,包括犯罪故意和过失。

犯罪的行为形式和正当防卫

犯罪的行为可分为作为和不作为。作为是指积极实施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如故意伤害、盗窃等。不作为是指应当实施某种行为而不实施的消极行为,例如遗弃罪。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正当防卫必须符合目的、前提、时间和限度等条件。

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和犯罪主观方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根据犯罪行为的性质不同,可能负刑事责任或从轻处罚。对于未满十六周岁的人,可以责令家长或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时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犯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犯罪故意和过失。犯罪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犯罪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至发生了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心理态度。

刑罚和附加刑

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用于对犯罪行为进行惩罚。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用于对犯罪行为进行补充处罚。

环境保护罪和危害国家安全罪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各国关注。我国新颁布的《刑法》中增加了一条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罪名,即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危害国家安全罪是犯罪中性质最严重的罪行。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公民有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

延伸阅读
  1. 声明书公证常识
  2. 航空危险品运输基本法律常识
  3. 解约合同的补偿方式及相关事项
  4. 涉外离婚的法律常识
  5. 拆迁谈判前的准备工作有哪些?

犯罪热门知识

  1. 敲诈勒索罪立案金额标准及其适用范围
  2. 属于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警察的行为有哪些
  3. 酒驾入刑处罚最新法律依据有哪些
  4. 超速出车祸致人伤亡构成犯罪吗
  5. 嫖娼未遂还能入党吗
  6. 结果加重犯和想象竞合犯的区别
  7. 过失犯罪记录可以考教师吗
犯罪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