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5-02-02
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单位犯罪自首是以单位犯罪为前提的,没有单位犯罪,就不可能有自首问题的研究。
单位犯罪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所犯的罪,与个人犯罪相对应。这种观点认识到了单位犯罪与个人犯罪的区别,也揭示了单位犯罪的主体范围。然而,这种观点实际上是对刑法条文的一种片面理解,由此导致单位犯罪被定义为单位所犯的罪,这存在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
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为本单位谋取非法利益,经单位集体研究决定或者由有关负责人员决定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与前一种观点相比,该说法区分了单位意志与个人意志,但它所说的单位犯罪只限于主观上的故意,与刑法中规定的少数过失的单位犯罪相矛盾。此外,该说法强调单位犯罪以非法利益为要件,无疑又缩小了概念的内涵。因此,在八届大五次会议审议的时候,由于其局限性而被否决。
刑法对单位犯罪在绝大部分情况下采取两罚制。在两罚制中,对单位是判处罚金,判处罚金采取无限额罚金制,即对罚金的数额未作规定。
在两罚制中,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是判处刑罚,包括自由刑与罚金,主要是自由刑。对个人判处自由刑的,又有以下两种情况: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对单位犯侵犯知识产权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对个人犯罪的规定处罚。
在少数情况下,对单位犯索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情节严重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由此可见,在单位犯受贿罪的情况下,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的刑罚远轻于个人犯受贿罪的情况。
大多数单位涉嫌犯罪为经济犯罪,一般会对单位处以罚金,并没收犯罪工具和犯罪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