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5-01-30
在讨论单位犯罪时,首先需要解决一个称谓问题,即是称为法人犯罪还是单位犯罪。在刑法理论上,通常被称为法人犯罪。然而,法人犯罪的称谓受到了一些质疑。主要原因是法人是民法上的概念,在我国《民法通则》中明确规定了法人的概念和条件。然而,在刑法上,使用法人犯罪一词,构成犯罪的却不仅限于法人,这常常导致名不符实的情况,与罪刑法定原则相悖。
单位一词比法人更加广泛,既包括法人团体,也包括非法人团体。我国刑事立法从一开始就采用了单位一词,为单位犯罪提供了法律依据。然而,也有人对单位犯罪一词提出质疑,认为单位一词过于广泛,缺乏确切的法律定义,难以作为法律语言。
我国新刑法第30条明确了单位犯罪的称谓。该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严格来说,该条规定并不是单位犯罪的概念。为了科学地揭示单位犯罪的本质特征,并严格区分单位犯罪和自然人犯罪,可以对单位犯罪作出以下界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为本单位谋取利益,经单位集体研究决定或者由负责人员决定,由单位直接责任人员具体实施的犯罪,是单位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