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正犯有哪几种类型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犯罪 > 共同犯罪法律知识

间接正犯有哪几种类型

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07-12

 
107605
间接正犯是指利用在别人不知道情况下或者没有犯罪行为的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所构成的犯罪行为,这种行为触犯了法律规定。那么,这种犯罪有那几种情况?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网为大家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间接正犯的类型

间接正犯是指利用他人行为来实施犯罪的一种情况。它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利用无责任能力人犯罪

这种情况下,犯罪人利用无责任能力人进行犯罪活动。例如,甲教唆15岁的乙盗窃,由于乙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与甲不构成共犯,因此甲属于实行犯,即间接正犯。

2. 利用他人过失或不知情的行为犯罪

在这种情况下,犯罪人利用他人的过失或不知情的行为来实施犯罪。例如,甲医生欲杀害病人丙,将毒针交给不知情的护士乙。乙给丙注射后,导致丙死亡。甲医生作为间接正犯,乙被视为不知情的工具。

间接正犯与教唆犯的区别

间接正犯是教唆行为的一种特殊情况。与教唆犯相比,间接正犯具有以下区别:

1. 教唆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或没有刑事责任的人犯罪

当教唆行为针对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或没有刑事责任的人时,教唆犯不再被视为教唆犯,而成为间接正犯。因为只有他个人承担刑事责任。

2. 教唆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

教唆犯在共同犯罪中扮演的角色决定了其身份。如果教唆犯在共同犯罪中起到主要作用,则被视为主犯;如果教唆犯在共同犯罪中起到次要作用,则被视为从犯;如果教唆犯是被胁迫教唆他人犯罪的,则被视为胁从犯(教唆行为人不可能是胁从犯)。

3. 教唆犯的刑事责任

教唆犯的刑事责任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 被教唆人犯了被教唆的罪的,对于教唆犯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如果教唆犯起了主要作用,则按照对主犯的处罚原则处罚;如果只起次要或辅助作用,则按照对从犯的处罚原则处罚。

(2) 如果被教唆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由于教唆人主观上具有教唆的故意,并且客观上实施了教唆的行为,所以仍构成独立的教唆犯。然而,考虑到教唆行为没有造成实际危害结果,对于这种教唆犯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3) 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总的来看,教唆犯在教唆行为人为犯罪行为时使行为人产生了行为动机,而间接正犯只是告知行为人一种行为,并不让行为人产生行为动机。

延伸阅读
  1. 单位犯罪的单罚制
  2. 刑事辩护的方式及委托人选
  3. 刑事辩护的类型及辩护人的身份
  4. 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的法律解析
  5. 不能够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体的有哪些?

犯罪热门知识

  1. 贪污罪形式的分类
  2. 福利院虐待儿童老人的法律处罚
  3. 盗窃少量公私财物的法律处罚
  4. 刑事犯罪行为的状态及其法律后果
  5. 犯罪主体的定义及分类
  6. 从犯和共犯的判刑一样的是对的吗
  7. 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是怎样规定的,有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
犯罪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