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部分既遂的认定方法和标准解析
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3-12-31
犯罪了既遂跟未遂的处罚结果是不一样的,一些犯罪嫌疑人的罪名有既遂也有未遂,在途中被警方发现而抓到后关了起来。在犯罪嫌疑人被警方控制起来了之后,就需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关后果。针对相关问题手心律师网小编做了详细介绍。
犯罪既遂的认定标准
犯罪既遂的认定标准通常是根据犯罪构成要件要素是否齐备来判断。如果相关犯罪要素已经齐备,一般认为犯罪既遂,反之则是犯罪未遂或不是犯罪。
构成犯罪的要件
通常构成犯罪的需要具备以下四个要件:
- 犯罪主体:行为人必须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在我国,一般年满16周岁的正常人可以构成犯罪主体。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精神病人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构成犯罪主体,即使犯罪也不会被判刑处罚。
- 犯罪的主观方面:行为人必须是故意或过失的,即存在犯罪主体的过错。因不可抗力或意外事件导致他人人身财产损害的不承担刑事责任,因为行为人不存在过错,但需根据实际情况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 犯罪客体:行为人侵犯的应该是法律保护的某种社会关系,如人的健康、财产安全、社会秩序等。
- 犯罪客观方面:行为人的犯罪行为必须造成一定的损害结果。如故意伤害罪应造成他人伤害的结果,否则只是一般违法行为,不构成犯罪。
犯罪既遂的标准
在实践中,犯罪既遂的标准因犯罪类型不同而存在差别:
- 行为法:行为人只要实施了刑法规定的某种禁止的违法行为,即已构成既遂的犯罪。例如危险驾驶罪,只要行为人在公共道路上实施了醉驾或飙车行为,即构成危险驾驶罪既遂。
- 结果犯:行为人所实施的犯罪行为必须导致法定的结果发生,才构成既遂的犯罪。例如故意杀人罪,行为人实施杀人行为,导致死亡结果发生,才能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否则只能构成故意杀人未遂罪。
- 危险犯:行为人实施的犯罪行为足以造成某种危害结果的特别危险状态,才构成既遂的犯罪。例如破坏交通罪,行为人实施了破坏行为,危及不特定人的安全,可构成既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