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 更新时间:2025-03-20
传授犯罪方法罪是指以各种方式故意将犯罪方法传授给他人的行为。根据《刑法》第二百九十五条规定,传授犯罪方法的行为可处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可处以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可处以无期徒刑。传授犯罪方法罪是一种独立的罪名,并有独立的法定刑。该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管理秩序。传授犯罪方法罪行为人在主观上故意将犯罪方法传授给他人,至于被传授人是否接受,是否按照所传授的方法实施了犯罪,则听任自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一方面,任何传授犯罪方法的行为都会扩散犯罪方法、传授犯罪技巧,从而直接破坏社会治安秩序,这是本罪的直接客体;另一方面,根据行为人传授的不同性质的犯罪方法,被传授人可能实施各种不同的犯罪从而侵犯不同的社会关系。尽管本罪所可能侵犯的间接客体已经不是其行为直接所致,但传授者在向被传授者传授某一特定犯罪方法时,对被传授者掌握并利用这些方法去侵犯一定的社会关系持希望或放任的态度,他对因传授内容而确定的社会关系的侵犯主观上具有故意,客观上有侵犯行为。至于被传授人是否接受传授或是否运用此方法去进行犯罪,不影响传授者对社会关系的侵犯。
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了传授犯罪方法的行为,即以语言、文字、动作或其他方式将实施犯罪的具体经验、技能传授给他人的行为。行为人构成本罪,所传授的必须是犯罪方法。犯罪方法指的是犯罪的经验与技能,包括手段、步骤、反侦查方法等。如果所传授的只是一般的违法方法,则不构成本罪。行为人传授犯罪方法的形式多种多样,既有口头传授也有书面传授;既有公开传授,也有秘密传授;既有当面直接传授,也有间接转达传授;既有用语言、动作传授,也有通过实际实施犯罪而传授等。无论采取何种方式传授,均不影响本罪的构成。本罪的行为对象既可以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但不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也可以是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但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是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都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然而,在实践中,多数情况下是具有犯罪经验和技能的人,如盗窃、抢劫、流氓等犯罪分子,尤其是惯犯和累犯。
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并且只能是直接故意。即行为人故意将犯罪方法传授给他人,以使其接受并实施犯罪。然而,在实践中,那些因言论不慎而随意传播道听途说的犯罪方法,或者在工作中如教授武术、修配钥匙、化学知识、讲课、写作以及司法人员在职务范围内剖析犯罪方法等,即使发生失误,甚至被人利用来犯罪,由于没有传授犯罪方法的故意,不应以犯罪论处。行为人实施传授犯罪方法行为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为了报复社会,有的是为了招募犯罪成员,有的是为了获利等等。不论行为人出于何种动机,只要其具有传授犯罪方法的故意,即可构成本罪。
传授犯罪方法罪属于举动犯,不存在既遂未遂之分。只要存在传授犯罪方法的行为,即使刚刚开始,只要与案件整体情况结合不属于情节显著轻微,应视为既遂并予以追究,而不存在未遂问题。至于是否完成行为人计划的传授行为,可以作为影响案件社会危害性和量刑的一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