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4-05-23
特殊防卫权是指我国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的一种权利,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情况下,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特殊防卫权的特性包括两个方面:目的的正当性和行为的防卫性。目的的正当性指特殊防卫权的行使目的在于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权利免遭特定暴力犯罪的不法侵害。行为的防卫性指特殊防卫权行使者对正在进行不法暴力侵害的施害人采取的暴力手段是基于保护合法权益的需要而实施的。
特殊防卫权的实施条件包括目的正当性和行为防卫性。目的正当性要求特殊防卫行为的目的在于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权利免遭特定暴力犯罪的不法侵害。行为防卫性要求特殊防卫行为是对正在进行的不法暴力侵害采取的必要反击。
特殊防卫权的实施还需要考虑行凶的定义和特定暴力犯罪的范围。行凶是指故意实施足以对他人致命或严重危险到他人人身权利的暴力犯罪行为。特定暴力犯罪包括杀人、抢劫、强奸、绑架等具体罪名,以及使用与这些罪名相同或具有同样犯罪性质的犯罪手段。
特殊防卫权是一种辅助性的权利,只有在受国家保护的合法权益遭受到正在进行的特定暴力犯罪的不法侵害时才能实际适用。特殊防卫权的适用还需要考虑暴力犯罪的程度和具体案件情况。
暴力犯罪的程度可以从具体罪名、案件情况和法定刑等方面来考察。只有暴力行为具有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性质,且符合刑法规定的特定暴力犯罪类型,才可以实施特殊防卫。此外,特殊防卫权的适用还需要克服特殊防卫不受正当防卫成立条件限制和只有造成犯罪人伤亡才不负刑事责任的错误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