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中止的法律效力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犯罪 > 犯罪形态法律知识

犯罪中止的法律效力

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5-03-20

 
397681

1. 犯罪中止的定义和分类

犯罪中止是指行为人追求或放任的、行为性质决定的危害结果没有发生,而不是指任何结果都没有发生。根据危害结果的发生情况,可以将犯罪中止分为两类:没有造成任何危害结果的犯罪中止和造成一定危害结果的犯罪中止。

举例来说,王某欲杀死李某,捅了两刀,看到李某流血不止,又心生怜悯,将其送到医院进行抢救,最终李某虽然幸存,但仍然身受重伤。这种情况下,王某的行为构成了故意杀人罪的犯罪中止。

2. 犯罪中止的因果关系

犯罪中止的过程可以概括为:犯罪行为→中止行为(防止措施)→结果未发生。

(1) 防止措施与结果未发生之间不要求有因果关系,即结果未发生不要求是中止行为的功劳。

举例来说,甲投毒杀乙,乙疼痛难忍,甲后悔并送乙去医院。经调查,毒药不可能致人死亡。可以看出,甲的抢救措施与乙没有死亡之间没有因果关系,但即使如此,仍然认定甲构成了故意杀人罪中止。这是因为,在这个案例中,甲实际上产生了认识错误,主观上以为能够既遂而主动放弃,但客观上无法既遂。对于这种认识错误,应根据主观意图来判断是否构成中止。

(2) 介入因素与犯罪中止的有效性问题

一般来说,犯罪中止的成立不仅要求有中止行为,还要求危害结果不能发生,也就是说中止行为必须具有有效性。然而,在中止行为进行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介入因素,最终导致危害结果的发生。

延伸阅读
  1. 职务侵占罪的批捕和取保候审问题
  2. 未满16周岁聚众斗殴罪的法律判决方式
  3. 刑诉法中的结伙作案人数
  4. 共同犯罪中主从犯的区分
  5. 从犯的处罚与法律规定

犯罪热门知识

  1. 合同诈骗罪的既遂与未遂的认定标准
  2. 不作为犯罪与间接故意犯罪的区别和关系
  3. 刑事犯罪行为的状态及其法律后果
  4. 犯罪主体的定义及分类
  5. 婴儿内脏放毒品构成运输毒品罪的判决
  6. 感情纠纷杀人行为的法律处罚
  7. 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是怎样规定的,有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
犯罪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刑事诉讼的二审程序
  3. 集体合同的效力
  4.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5. 阴阳合同的效力如何
  6. 合同效力
  7. 遗嘱继承

热门合同下载

  1. 化妆师聘用合同范本
  2. 网上购物商城用户协议范本
  3. 国际互联网网站建设合同范本
  4. 股份赠与协议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