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3-12-24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民法通则》第122条规定了产品质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财产、人身损害时的民事责任承担。《产品质量法》第46条规定了产品缺陷的定义,即产品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危险,或者不符合国家标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7条第2款规定了消费者有权要求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此外,2004年四部委联合发布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也对缺陷进行了界定。
根据《产品质量法》第46条规定,产品缺陷主要参考两个标准进行认定:一是产品存在不合理的危险;二是产品是否符合国家相关强制性规定。
根据法学界的通常分类,产品缺陷可分为制造缺陷、设计缺陷、警示说明缺陷和跟踪缺陷。
制造缺陷:指产品在制造过程中产生的不合理危险,原因包括质量管理不善和技术水平差等。例如,三鹿奶粉事件中,奶粉生产过程中加入了三聚氰氨,导致质量不合格。
设计缺陷:指产品的设计存在不合理危险,如产品结构、配方等。例如,汉兰达“爬坡门”事件中,该越野车无法爬上30度的坡,专家分析认为是车辆重心设计不当。
警示说明缺陷:指产品存在合理危险,但销售者未提供适当的警示和说明。例如,某种果冻对成年人来说没有危险,但对三岁以下儿童来说则有窒息风险,因此需要在包装上进行警示说明。
跟踪缺陷:指生产者将新产品投入市场后,未尽到跟踪观察义务,导致产品造成他人人身或财产损害的不合理危险。根据《侵权责任法》第46条规定,生产者应及时采取警示、召回等补救措施,未能及时或不力采取补救措施造成损害的,应承担侵权责任。这一规定旨在平衡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利益,确立生产者的跟踪观察缺陷义务。例如,丰田汽车召回事件就是一个生产者跟踪观察缺陷义务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