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09-0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如果生产者的产品侵害了他人的人身权益,生产者应当承担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的赔偿责任,同时还应当赔偿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如果造成了残疾,生产者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残疾赔偿金。如果造成了死亡,生产者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十条的规定,如果生产者的产品侵害了他人的人身权益造成财产损失,生产者应当按照被侵权人因此受到的损失赔偿。如果被侵权人的损失难以确定,而侵权人因此获得了利益,生产者应当按照侵权人获得的利益进行赔偿。如果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被侵权人和侵权人就赔偿数额协商不一致,被侵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赔偿数额。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如果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被侵权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请求赔偿,也可以向产品的销售者请求赔偿。如果产品缺陷是由生产者造成的,销售者在赔偿后有权向生产者追偿。如果产品缺陷是由销售者的过错造成的,生产者在赔偿后有权向销售者追偿。
当消费者购买到劣质产品后,如果与生产方达成赔偿协议,但发现赔偿不符合法律规定,受害人是否可以起诉维权呢?根据法律规定,只要当事人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自愿达成赔偿协议,并且该协议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也不损害公共利益,那么该赔偿协议应该是有效的。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以下情形之一的协议应为无效:
根据法律规定,如果因重大误解订立协议、在订立协议时显失公平,或者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协议,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
实践中,尤其是在重大误解和显失公平要求重新获赔的案件中,较为常见。所谓“重大误解”是指在协议签订时,当事人因某种原因对事态的判断出现失误,在抱有重大误解的心态下签订协议,而非其真实意思表示。而“显失公平”主要从损害后果角度来看。也就是说,被侵害的当事人的实际损失远远超过预期损失,并且这种利益差距超过了法律允许的限度时,其可以以“显失公平”为由申请法院撤销该赔偿协议。
判断是否属于显失公平需要考虑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不仅要看签订合同时受害方是否因缺乏经验、技能等而对行为内容缺乏正当认识能力,还要看协议是否造成了实际损失和预期损失的巨大差异。如果损失差距不大,或者当事人在订约时对自己的行为及后果有清楚的认识,那么就不能请求撤销或变更协议。反之,如果损失差距较大,或者当事人订约时对自己的行为及后果缺乏清楚的认识,那么就可以请求撤销或变更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