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2 更新时间:2024-08-10
根据《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的规定,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行为,构成犯罪。如果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最高可判处死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应当立即予以处置,防止事故扩大。事故发生单位和接收病人进行治疗的单位应当及时向事故发生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日常监督管理中发现食品安全事故,或者接到有关食品安全事故的举报,应当立即向卫生行政部门通报。
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接到报告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县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按照规定上报。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对食品安全事故隐瞒、谎报、缓报,不得毁灭有关证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七十二条的规定,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接到食品安全事故的报告后,应当立即会同有关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调查处理,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或者减轻社会危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七十三条的规定,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立即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责任调查,督促有关部门履行职责,并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事故责任调查处理报告。如果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涉及两个以上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依照规定组织事故责任调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七十四条的规定,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对事故现场进行卫生处理,并对与食品安全事故有关的因素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七十五条的规定,调查食品安全事故时,除了查明事故单位的责任,还应当查明负有监督管理和认证职责的监督管理部门、认证机构的工作人员失职、渎职情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九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的行为,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
新《食品安全法》的出台对促进我国食品行业的发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消费者协会应当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宣传好新《食品安全法》,向消费者和经营者开展食品安全消费教育,提高消费者的法律知识和维权意识,引导消费者理性维权,同时提高生产经营者的食品安全责任意识,引导经营者合法经营、诚信经营,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对消费者权益保护作出了实质性改动和完善。消协组织应当加强对基层调解人员的业务培训与指导,提升整体维权水平,更好地解决食品类投诉。
新《食品安全法》施行后,相关实施细则的修订工作应当及时进行,以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保障消费者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消费者维权渠道的畅通是降低消费者维权成本的关键。食品监管部门应当加强与消协组织的沟通联系,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以便更好地解决消费纠纷。
消协组织应当加强自身建设,保障各分会配备专职调解人员,同时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配合,形成维权合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