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11-25
一般来讲,当合同无效或被撤销后,应适用恢复原状的原则来返还财产。根据这一原则,当事人应将财产关系恢复到订约前的状态。返还义务人的返还义务应根据订约前后的差距来衡量。
赔偿损失的范围通常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订约费用,其次是履行的费用,最后是合理的间接损失。根据大陆法国家的民法规定,信赖利益的赔偿一般不能超过履行利益。也就是说,信赖人因为法律行为有效而受损害的赔偿额不应超过其因为法律行为有效时所能获得的利益。
《消法》的规定突破了这一公认原则的依据是社会现实中消费者的弱势地位。对于弱者提供更强的保护,对于强者则赋予更多的法律负担,这符合民法诚实信用原则和公平原则。消费者在交易市场上处于弱势地位,经济上非常薄弱,而大公司和大企业作为生产者和经营者则拥有强大的经济力量,造成了交易能力不平衡。消费者为满足生活需求购买商品,而厂商以营利为目的专营特定商品,导致消费者对商品知识的了解非常有限,完全依赖厂商。消费者缺乏组织,无法与厂商对抗,从而成为经济上的从属者,任由厂商剥削。
消费者权利是一种民事请求权,其性质并没有发生变化。消费者与生产者、经营者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关系,是强者对弱者的关系。消费者权利的目的在于弥补消费者的弱势地位。消费者权利可以被视为作为弱者的消费者收复失地的手段。
消费者与生产者、经营者在法律上仍然处于平等地位,存在合同法意义上的订约自由。然而,在科技和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情况下,消费者的意思表示行为受到了各种局限,导致合同效力具有天然缺陷,对消费者而言具有有限性。因此,消费者需要通过特别法来获得特别保护。
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细化,生产者、经营者本身也面临合同效力有限性问题,其对自身产品的知情权也存在问题。因此,消费者权利的一些原则,如对欺诈行为的双倍赔偿原则,也会扩大适用于生产经营领域,最终成为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例如,《消法》适用于农民购买用于生产的农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