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08-24
为了规范法律援助案件的办理,确保法律援助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法律援助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法律援助机构、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其他社会组织和法律援助人员办理法律援助案件。
法律援助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为公民获得法律援助提供便利。
法律援助人员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及本规定,遵守有关法律服务业务规程,为受援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法律援助人员应当保守在办理法律援助案件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不得泄露当事人的隐私。
法律援助人员办理法律援助案件,应当遵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自觉接受监督。
法律援助机构应当公示办公地址、通讯方式等信息,在接待场所和司法行政政府网站上公示法律援助条件、程序、申请材料目录和申请示范文本等。
根据需要提供法律援助的情况,法律援助的范围确定为:
首先,法律援助的实施有助于实现“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的要求。这一原则是国际社会和大多数国家公认的法制基本原则,意味着不论一个国家的公民社会地位、财产、种族、智力、年龄等差异如何,都应平等受到法律保护并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然而,如果因经济困难无法聘请律师而无法享受法律服务,这一原则将成为空谈。法律援助制度的实施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不仅维护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更确保了这一宪法原则的实际落实。
其次,法律援助是实现正义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