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援助意味着什么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法律顾问 > 法律援助 > 法援指南法律知识

法律援助意味着什么

点击数:24 更新时间:2024-05-18

 
103381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会遇到不公平、不公道的事情,在这些事情发生的时候,很多人就会去申请法律援助,通过它来帮助自己维权,让自己没有钱也能够打官司。那么,法律援助意味着什么?跟着手心律师网小编一起来议论下。

法律援助的含义

法律援助是指在弱势群体遇到纠纷、困难并需要法律帮助时,由司法部门安排专业律师作为其代理人,为其提供诉讼法律服务的一种救济途径。法律援助不收费,律师的费用由司法局以财政补贴的方式支付。

公民享有法律援助的意义

首先,法律援助实现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的要求。这是联合国和大多数国家公认的法制基本原则,意味着无论公民的社会地位、财产状况、种族、智力、年龄等差异,他们都应平等受到法律的保护并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然而,如果因经济困难无法请得起律师,这一原则就变成了一句空话。法律援助制度的实施解决了这一问题。

其次,法律援助是正义的有力保障。中国公民面临诉讼的普遍困难,除了司法腐败等其他因素外,高昂的诉讼费用和一些律师不愿接手某些类型案件也是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许多经济困难的人渴望通过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因无力承担高额费用而不得不忍气吞声,甚至目睹自己的权益持续受到侵害。法律援助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问题。

最后,法律援助切实保障了诉讼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力。法律援助旨在保护人权,即人的自由和平等的权力,也称为“公民权利”。公民权利体现了实体法上的权力和诉讼中的权力。特别是在刑事案件中,被告人处于特殊地位,由于缺乏法律知识和受到人身自由限制,他们往往无法有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此,需要律师提供法律援助。对于经济困难的刑事案件中的被告人来说,如果无法请得起律师担任辩护人,他们可能无法从法律角度阐述自己的无罪、罪轻或减轻处罚的情况。建立法律援助制度,对于经济上确有困难的当事人减免律师费用,弥补了这一缺陷。

法律援助申请指南

法律援助是指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公民没有委托代理人,并向法律援助机构提出帮助请求。

根据《法律援助条例》,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的事项包括:

国家赔偿请求

公民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对国家赔偿有请求的事项。

社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待遇请求

公民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请求获得社会保险待遇或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事项。

抚恤金和救济金请求

公民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请求获得抚恤金和救济金的事项。

赡养费、抚养费和扶养费请求

公民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请求支付赡养费、抚养费和扶养费的事项。

劳动报酬支付请求

公民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事项。

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主张

公民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的事项。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对以上规定以外的法律援助事项作出补充规定。公民可以就上述事项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咨询。

根据该条例规定,刑事诉讼中满足以下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犯罪嫌疑人无法聘请律师

经济困难的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无法聘请律师。

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和其法定代理人或近亲属无法委托诉讼代理人

经济困难的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近亲属,在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无法委托诉讼代理人。

自诉案件中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无法委托诉讼代理人

经济困难的自诉案件中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在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无法委托诉讼代理人。

延伸阅读
  1. 法律服务范围及内容
  2. 律师刑事辩护的步骤是什么
  3. 定罪的证据不足该如何作无罪辩护
  4. 委托辩护孤儿怎么委托律师
  5. 犯罪嫌疑人是否可以拒绝律师辩护?

法律援助热门知识

  1. 值班律师的收费问题
  2. 买房纠纷能申请法律援助
  3. 工伤法律援助的律师可靠吗
  4. 求深圳律师保护知识产权怎么收费?
  5. 法律援助向哪里申请
  6. 工伤赔偿:合法权益如何应得?
  7. 我国法律援助形式有哪些
法律援助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