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子到法院多久开庭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法律顾问 > 诉讼指南 > 诉讼法法律知识

案子到法院多久开庭

点击数:42 更新时间:2024-09-18

 
103220
如果双方当事人有民事纠纷的话,最为有力的解决方式就是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人民法院对于民事案件,是需要开庭审理的,并且需要公开宣判。那么,如果案子到法院多久开庭?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详细为您介绍具体内容。

民事诉讼程序详解

一、起诉和受理

当交通事故的当事人提起损害赔偿诉讼时,需向法院递交起诉状。法院将在受理后七日内立案,对符合起诉条件的案件进行审查。若法院认为不符合条件,则在七日内作出裁定,当事人如不服可提起上诉。

二、审理前的准备

法院立案后五日内,将起诉状附本发送给被告。被告应在15日内提出辩护状。法院会组成合议庭,审查诉讼材料,进行必要的审理前准备工作。

三、开庭审理

1. 开庭三日前,法院会通知诉讼参与人。

2. 审理前,法院会核对诉讼参与人,宣布法庭纪律,并告知当事人有关诉讼权利与义务,询问是否提出回避申请。

3. 法庭调查:

a) 当事人陈述起诉请求和理由。

b) 证人作证,所有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作证。

c) 出示证据。

d) 宣读鉴定结论。

e) 宣读勘验笔录。

f) 当事人在法庭上可以提出所有的证据。

g) 原告和被告就赔偿争议所得供的证据应互相质证。

4. 法庭辩论:原告发言,被告答辩,第三人发言及答辩后互相答辩。

5. 法庭辩论终结后,法庭调查结束,双方当事人争议核实清楚后,应依法作出判决。

6. 若法庭能够调解,则进行调解;若调解不成,应及时作出判决。

四、审判期限

普通程序的审判应当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审结。若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需由本院院长批准,最多可延长6个月。若仍需延长,需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五、二审程序

一审普通程序结束后,若当事人不服并提出上诉,则一审裁判不生效,案件进入二审程序。

二审法院的判决和裁定是终审具有法律效力的裁判。一经宣告或送达当事人,即具有法律效力。对此裁判,当事人不能再行起诉或上诉。

延伸阅读
  1. 交通事故要开庭后多久拿得到赔偿
  2. 递交上诉状多久开庭
  3. 交通事故法院立案后多久开庭
  4. 一审过后多久判决书
  5. 诉讼离婚立案后多久开庭

诉讼指南热门知识

  1. 共同诉讼的一方当事人对诉讼标的有共同权利义务的,其中一人的诉讼行为经其他共同诉讼人承认,对其他共同诉讼人发生效力。
  2. 撤诉对诉讼时效的影响
  3. 离婚调解不成多久开庭
  4. 离婚调解无效多久可以立案?
  5. 离婚立案后开庭等多久
  6. 离婚案件:立案后多久可以开庭?
  7. 起诉离婚什么时候开庭审理
诉讼指南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