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审到二审需要多长时间
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3-10-11
当发生纠纷之后不能得到协调解决时一般都会进行法律诉讼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我们采取的是两审终审制。那么,一审到二审需要多长时间?很多人都不清楚这点法律上的规定,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民事诉讼法对二审判决和裁定的审理期限规定
二审判决的审理期限
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二审判决应在三个月内审结。
二审裁定的审理期限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四条规定,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人民法院应在二审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终审裁定。
特殊情况下的审理期限延长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如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审理期限,需由本院院长批准。
人民法院审理对裁定的上诉案件
人民法院应当在二审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终审裁定。
一审和二审的区别
性质不同
一审和二审在性质上有区别。一审程序的审判依据是对行政案件的一审管辖权,其性质是对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的审查;而二审程序的审判依据是上一级人民法院对下一级人民法院的审判监督权,其性质是对第一审裁判合法性的审查,旨在最终解决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方的特定争议。
引起审理程序发生的原因不同
一审程序是基于原告行使起诉权而发生,而二审程序是基于当事人行使上诉权而发生。
审查对象和范围不同
一审法院审查的对象是被告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仅对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和相关的行政法律关系进行审查;而二审法院审查的范围除此以外,还包括对一审裁判是否正确的审查,即对具体行政行为和一审裁判的双重性审查。
引起审理程序发生的诉讼主体不同
一审中的原、被告地位是固定的,有资格限制,提起诉讼并引起第一审程序的原告即是行政对方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而二审中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并不固定,没有资格限制,原审中的原告、被告、第三人既可以充当上诉人,也可以充当被上诉人。
审理方式不同
一审法院一律实行开庭审理,包括公开和不公开开庭审理;而二审法院除应采取开庭审理方式外,认为事实清楚的,可以实行书面审理。
裁判方式不同
一审判决可以作出维持判决、驳回诉讼请求判决、撤销判决、确认判决、限期履行法定职责和变更判决等;而二审判决仅限于维持原判和依法改判,并可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法院重审。
审理期限不同
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应在收到上诉状起两个月内作出终审判决。因此,二审的审理期限比一审期限少一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