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07-11
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诉讼保全可以解除的法定条件包括:申请人自愿申请解除保全措施或者在诉讼过程中申请撤诉并经人民法院裁定准许。当申请人自愿解除保全措施或者撤销诉讼时,保全措施的目的和意义已经不存在,人民法院会及时解除诉前保全。
被申请人提供了相应数额的可供执行的财产担保时,应当解除财产保全。人民法院会对被申请人提供的担保进行严格审查,担保可以是现金担保、实物担保,或者是资信可靠的保证人出具的保证书。担保的类型需要以人民法院易于控制和便于执行为标准,并且担保金额需要与保全财产的价值或申请人请求的价值相当。通常情况下,担保一般是现金或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资信很好的大型企业出具的担保。此外,向人民法院提供的担保应是无条件、无期限、不可撤销的,否则将不被接受。如果担保人提供的金额不足,人民法院可以接受,但只会解除相应价值的保全措施,对于不足部分相当的财物,将继续实施保全措施。
如果发生其他应当解除保全措施的情况,例如当事人已经自觉履行了调解书或判决书所确定的给付义务,或者作出财产保全裁定的人民法院或上级法院发现采取保全措施明显错误等,都应根据法律及时解除财产保全。
当事人申请诉讼保全需要符合以下条件:提出诉讼保全的案件必须是给付之诉,或者包含给付之诉的合并。因为诉讼保全的对象是双方争执的标的物,或者与争议有关的财物,采取诉讼保全措施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案件在判决后能得到切实执行。而民事执行必须是给付之诉,即必须有给付内容。因此,如果申请人将不具有财产给付内容,采取保全措施也就失去了意义。确认之诉或变更之诉等不具有给付内容的案件,不适用诉讼保全。
申请诉讼保全的案件必须具备诉讼保全的前提。即一方当事人的行为或其他原因可能导致判决不能执行或难以执行,或者造成国家、人民财产的进一步损失,使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失和造成无法挽回的遗患后果。
一般情况下,申请人还需要提供担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