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怎么处理过诉讼时效得案件
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7-29
法院对逾期诉讼的案件如何处理
民事诉讼时效的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的规定,当事人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但是,根据法律的其他规定,也可能存在一些特殊案件不受诉讼时效限制。
诉讼时效的计算
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起始点是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如果法律对此有另外的规定,那么就按照该规定执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超过二十年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人民法院将不予保护。然而,在特殊情况下,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诉讼时效期间。
诉讼时效届满后的影响
一旦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义务人有权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但是,如果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就不能以诉讼时效届满为由抗辩。同样地,如果义务人已经自愿履行了义务,就不能再要求返还。
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请求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九十六条的规定,以下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一) 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的权利;(二) 不动产物权和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的权利;(三) 请求支付抚养费、赡养费或者扶养费的权利;(四) 其他根据法律规定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请求权。通过以上规定,可以看出法院对逾期诉讼的案件会根据诉讼时效的规定进行处理,但也会考虑特殊情况下的延长申请和不适用诉讼时效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