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4-12-30
1. 诉讼时效一般适用于债权事项,根据理论和司法实践,普遍认为诉讼时效规定不适用于物权事项。
2. 宅基地侵权行为属于物权侵害,因此不受诉讼时效限制,不存在超过诉讼时效的问题。
关于《民法总则》中诉讼时效制度的溯及力问题,存在两种观点:
观点一:
根据该观点,认为《民法总则》中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没有溯及力。即民事权利在2017年10月1日《民法总则》施行之前被侵害的情况下,应适用《民法通则》中关于2年诉讼时效期间的规定。最高法院在《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中部分采用了该观点。此外,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行政诉讼法的决定》将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由3个月延长为6个月,该决定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根据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和起草者在《行政诉讼法新旧法衔接的几个具体问题》中的论述,2015年5月1日前起诉期限已届满3个月的案件,应适用修改前的《行政诉讼法》关于起诉期限的规定;而2015年5月1日前起诉期限尚未届满3个月的案件,应适用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关于起诉期限的规定。
观点二:
根据该观点,认为《民法总则》中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具有溯及力。从保护债权人的角度出发,即使民事权利在2017年10月1日《民法总则》施行之前被侵害,仍应适用《民法总则》中关于3年诉讼时效期间的规定。或者尽管不适用延长后的诉讼时效期间,但对于在《民法总则》施行前发生的民事权利侵害案件,可以作出特殊安排。最高法院在《民法通则意见》中采用了该观点。根据该意见第165条的规定,对于在民法通则实施前,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民事权利被侵害的情况,在民法通则实施后,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的诉讼时效期间,应适用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和第一百三十六条的规定,计算起始日期为1987年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