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8-18
在向法庭提出证据材料时,举证方应向法庭详细说明该证据材料的来源、种类以及欲证明的事实。
如果证据材料为物证,举证方一般应提供原物。对于不宜直接提取的物证,或易损坏、消失、变质、易燃、易爆物品等,可以提供该物证的照片、录像,或对该物证的检查笔录等。
如果证据材料为书证,举证方应提供原件。如果提供原件确有困难,可以提交复制件、影印件、副本、节录本等。
如果证据材料为检查笔录及鉴定结论,应当提供原件。
如果证据材料为视听资料,应当提交未被剪辑、加工过的原始资料。
如果证据材料为证人证言,提供该证言的证人应当出庭作证。证人必须具有作证资格。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证据必须由法定人员收集,包括检察人员、审判人员、当事人及其辩护人、代理人。非上述法定人员所收集的证据,法律不认为其具有证据能力。
证据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刑事诉讼法对法定人员收集证据的程序作出了详细规定,包括收集证据的方法、手段、步骤和途径。法律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
为保证证据内容具有客观性,我国法律对证据的种类作出了明确规定。刑事证据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鉴定结论、勘验、检查笔录和视听资料。
证据的获取途径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证据的来源主体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证人、鉴定人等,而不能是其他人。法律对各提供证据的主体也作出了一定条件的限制。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侦查讯问所得的被告人供述、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由讯问人和被讯问人签名或盖章;勘验检查笔录应由参加勘验检查的人和见证人签名或盖章;鉴定结论应由鉴定人签名;视听资料应当附有制作者、制作时间、地点、对象、制作过程及设备有关情况的书面说明等。
证据必须经过法定程序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的讯问和质证;物证必须当庭出示,让当事人辨认;未到庭的证人的证言笔录、鉴定结论、勘验笔录和其他作为证据的文书,应当庭宣读,听取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