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3-10-12
根据法律规定,侵权人应对权利人造成的实际经济损失进行赔偿。这包括权利人因侵权行为所遭受的财产损失和精神损害。
在采用双重赔偿标准的情况下,法院通常选择侵权人因侵权行为所获得的全部利润作为赔偿标准。
那么,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赔偿标准呢?
首先,根据经济等价规律,行为人应对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后果付出同等的代价,这个代价应与受害人应得的代价大致相等。赔偿的基本要件就是对价。
其次,根据民法的基本原则,“等价有偿”,即在合法的经济活动中,取得他人财产利益的一方应向对方支付相应的价款或其他财产利益。而在违法的民事活动中,行为人必须赔偿因其行为引起的损失,并且赔偿范围应与损失范围相一致。
再次,损害赔偿是指通过补偿受害人因侵权行为所遭受的损失,使受损害的权利恢复到侵权之前的状态。因此,只有将侵权人给予权利人造成的实际损害(包括财产损失和精神损害)作为损害赔偿的标准,才能同时满足上述要求。确立了这一标准,为后续损害赔偿范围和赔偿数额的科学认定提供了公平合理的客观经济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