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3-12-03
网络案件具有独特的特征,包括全球化、虚拟化和非中心化等,在确定网络民事侵权纠纷的管辖权时,这些特征对传统的管辖原则提出了挑战。网络领域具有高度的技术性,涉及到举证、质证和救济方式等方面都与技术密切相关。因此,在确定管辖权时,法院需要考虑其是否具备处理技术问题的能力,并在审理层级上进行限制,或者由具备条件的法院集中受理,以便及时解决案件。
中国应该加快网络立法进程,尽快解决传统法律在网络空间中的适应性问题,弥补司法解释的不足,并借鉴国外的司法实践,制定适应中国当前司法形势的管辖制度。具体而言,可以坚持侵权行为地、侵权结果地和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原则。对于侵权行为地的确定,可以支持《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的观点,即将“侵权行为地”定义为“实施被诉侵权行为的网络服务器、计算机终端等设备所在地”。对于侵权结果地的确定,首先应该坚持禁止将某些因素作为确认管辖权的基础,并确立符合国情的确定侵权结果发生地的因素。例如,如果被告对侵权结果地有预知并故意希望侵权结果在该地实现,那么这个地方的法院应享有管辖权。
最高法院在2000年11月22日发布的《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明确了网络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件的管辖权问题。根据该条规定,网络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件应由侵权行为地或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辖,侵权行为地包括实施被诉侵权行为的网络服务器和计算机终端等设备所在地。对于难以确定侵权行为地或被告住所地的情况,原告发现侵权内容的计算机终端等设备所在地可以视为侵权行为地。这一条款在一般情况下明确了管辖地,但是当侵权行为地和被告住所地都难以确定时,“原告发现侵权内容的计算机终端等设备所在地可以视为侵权行为地”,即将“侵权结果发现地”视为“侵权行为地”,与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基本一致。
网络侵权是指在网络环境下发生的侵权行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以实现资源共享的系统。深入了解网络信息侵权的法律知识对我们解决问题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