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1 更新时间:2023-11-25
1、过错责任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是民事责任承担的两种主要归责原则。
2、无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是为了更方便、更有利于保护受害方的利益,特别是在适用过错原则和过错推定原则无法充分保护受害方利益或难以保护受害方利益的情况下,体现了社会的公平正义要求。
1、适用过错责任原则(除过错推定)要求受害方对侵权人的主观故意或过失进行举证,即需要证明对方存在过错。如果举证不成功,对方就不承担民事责任。但在适用这一原则时,对方可以以自己无过错为抗辩免责,例如如果损害是由第三人造成的,对方可以免责。而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时,不考虑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有过错,受害人无需举证,根据法律规定,责任直接由行为人承担,行为人不能以自己无过错为抗辩免责,即使损害是由第三人造成的,违约方仍然要承担民事责任。
2、过错的轻重对责任的影响不同。在无偿的民事行为中,一般只有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损害的才承担民事责任。根据《合同法》第374条规定,无偿保管的情况下,如果保管人没有重大过失导致保管物的毁损或灭失,那么保管人不承担赔偿责任。在过错推定的情况下,由于行为人的过错是被推定的,很难确定过错的程度,因此过错的轻重对责任的大小和严重程度没有影响。而无过错责任原则由于不考虑主观过错,自然不存在责任的大小和严重程度。
3、无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范围需要法律作出特别规定,否则不予适用。而过错责任原则则不然,特别是在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法官可以根据案件的具体特殊情况来决定是否采用过错推定责任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第六条: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如果根据法律规定可以推定行为人有过错,而行为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那么行为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七条:如果行为人损害他人民事权益,并且根据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都应按照法律规定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