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环境教育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其它经济类法律 > 环保法 > 环境保护改善法律知识

浅谈环境教育

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4-09-07

 
96053
摘要:可以说,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成败。而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培养公民环境道德,最主要的途径就是有效开展环境教育。目前,全世界都在进行环境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本文对从我国的现实情况出发,阐释了环境教育的必要性,介绍了国际环境教育的发展历程,初步分析了环境教育的含义和基本内容,并提出了环境教育体系构建的设想。

环境教育的紧迫性

(一)环境保护的必要性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极其复杂。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依赖于对环境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然而,正是在人类开发利用环境和资源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这些环境问题的根源在于人们对环境的正确认识不足。为了消除对人类生存的威胁,我们必须通过每一个人的内心的革命性变革来使人们正确认识环境,解决各种环境问题,加强环境教育,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使人的行为与环境相和谐。

(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根据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被概括为“文明发展道路”。这条道路的基本内涵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根据科学发展观和发展道路方针的指引,我们党和人民努力实现的目标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然而,无论是文明发展道路的实现,还是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也不论是可持续的协调发展或是人的素质(环境素质是个人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的提高,都需要环境教育的贯彻和开展。

(三)我国的现实国情的推动

根据“全国公众环境意识调查报告”的调研和分析,我国公众对环境状况的感受及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公众的环保意识、环保知识和环保行为、成人和少年环保意识的比较等方面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公众对环境状况的恶化缺乏充分认识,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较低。公众的环境知识尚处于较低的层次,环境道德意识较弱,参与环保活动的总体水平较低。人们只有当环境污染直接侵害到个人利益时,才会采取行动。然而,调查结果也显示,少年的环境保护意识水平明显高于成人。这个发现对我们具有重要启示。

结论

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我们必须加强环境教育。环境教育的紧迫性体现在环境保护的必要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我国的现实国情的推动上。只有通过环境教育,我们才能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使人的行为与环境相和谐,实现可持续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加强环境教育是当务之急。

延伸阅读
  1. 合同纠纷的调解途径
  2. 假期工算童工吗
  3. 监护人的职责
  4. 假释制度及其适用条件
  5. 警察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的法律处罚

环保法热门知识

  1. 排污申报登记制度及其重要性
  2. 船舶发生海难事故如何减少海洋污染范围
  3. 工业废水有害物质排放浓度标准
  4. 常见的环境污染有哪些?环境污染的分类是怎样的
  5. 农业野生植物保护项目合同范本
  6. 废物焚烧炉:物质转化的过程
  7. 环境税的涵义及特征
环保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