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09-07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极其复杂。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依赖于对环境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然而,正是在人类开发利用环境和资源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这些环境问题的根源在于人们对环境的正确认识不足。为了消除对人类生存的威胁,我们必须通过每一个人的内心的革命性变革来使人们正确认识环境,解决各种环境问题,加强环境教育,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使人的行为与环境相和谐。
根据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被概括为“文明发展道路”。这条道路的基本内涵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根据科学发展观和发展道路方针的指引,我们党和人民努力实现的目标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然而,无论是文明发展道路的实现,还是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也不论是可持续的协调发展或是人的素质(环境素质是个人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的提高,都需要环境教育的贯彻和开展。
根据“全国公众环境意识调查报告”的调研和分析,我国公众对环境状况的感受及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公众的环保意识、环保知识和环保行为、成人和少年环保意识的比较等方面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公众对环境状况的恶化缺乏充分认识,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较低。公众的环境知识尚处于较低的层次,环境道德意识较弱,参与环保活动的总体水平较低。人们只有当环境污染直接侵害到个人利益时,才会采取行动。然而,调查结果也显示,少年的环境保护意识水平明显高于成人。这个发现对我们具有重要启示。
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我们必须加强环境教育。环境教育的紧迫性体现在环境保护的必要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我国的现实国情的推动上。只有通过环境教育,我们才能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使人的行为与环境相和谐,实现可持续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加强环境教育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