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3-12-06
改革开放30年来,广告业也走上了法治轨道,形成了以宪法为基本大法、以广告法为核心、以各种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为框架的广告法律体系。然而,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这一体系仍然存在着不少漏洞和不足之处。
首先,从《广告法》的性质和地位看,它应当是我国广告业的部门法。然而,从实际的功能和定位看,其主要是国家对广告业和广告活动的监督管理,因而应该是行政管理法或行政行为法。如果后者成立的话,又缺少了国家对广告业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的陈述以及对广告活动主体权利的规定等内容。
其次,《广告法》调整的范围仅限于商业广告,对非商业广告不加调整。然而,非商业广告对社会发展和广告业自身的发展显得越来越重要。
再次,对广告活动的规范、广告发布标准的规范需要进一步具体。例如对网络广告、媒介购买、比较广告、误导广告、广告协会、广告出证机构、市场调查机构等等规范。
最后,对虚假广告的认定和法律责任需进一步明确。例如强化司法程序,加大处罚力度。
正因为广告法律法规不够健全,违法成本过低,医疗广告市场的各个主体在追求物质利益的驱动下,纷纷制作出一些违法、违规的医疗广告。
除了广告法律法规的不足外,广告监管机制也存在不完善的问题。监管机构在监督医疗广告方面的力度不够大,导致违法医疗广告屡禁不绝。
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广告监管机构的建设,提高监管力度。监管机构应当加强对医疗广告的审核和监督,及时发现和处理违法医疗广告。
此外,应当建立健全的举报机制,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到违法医疗广告的监督中来。
通过加强广告监管机制的建设和提升监管力度,可以有效遏制违法医疗广告的蔓延,保护公众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