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有案不立怎么处罚
点击数:51 更新时间:2024-02-05
在现实生活中,打官司并不是解决纠纷的最好手段,而是最后手段。实行立案登记制,保障当事人的诉权,也并非鼓励人人都去打官司。那么若法院有案件却不立案将会受到什么处罚呢?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一些相关内容,欢迎阅读!
法院有案不立的处罚
加强执纪监督,严肃追究责任
根据法院实行的登记立案制度,人民法院监察部门应该加大对立案工作的执纪监督力度。对于有案不立、拖延立案、人为控制立案、"年底不立案"、干扰依法立案等违法行为,将依法依纪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员和主管领导的责任。如果这些行为造成严重后果或者恶劣社会影响,并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清理废止立案"土政策",加强监督
为了确保登记立案制度的有效实施,必须全面清理和废止各种立案"土政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擅自提高立案门槛或者干预法院的立案工作。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内外监督力度,以确保这项改革措施得到真正的落实。
法院立案制度的目的并非鼓励打官司
应对经济转型时期的矛盾纠纷
中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社会上各种矛盾纠纷相对较多。如果所有的纠纷都涌入法院,将给司法系统带来巨大的压力。因此,即使法院能够立案,但如果无法及时判决,也将失去意义。
综合考虑诉讼的复杂性和非诉讼解决的优势
打官司的程序复杂,耗时长,成本高。在中国这个传统的人情社会中,诉讼往往容易伤和气。此外,不同的纠纷可能适合采取不同的解决方式,因此,非诉讼手段往往能够更好地解决许多纠纷。
推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法院不仅要发挥审判功能,还要进一步推动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等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使人们在面对纠纷时有更多的选择。
实现打官司目的的关键
重视证据的收集和研判
立案登记制度只是解决案件入门问题的一部分,能否打赢官司还取决于当事人提供的证据以及法院依据事实和法律作出的判决。因此,在起诉之前,当事人应尽可能收集齐全各方面的证据,并研判对方可能提供的证据和可能提出的问题,以避免盲目起诉,提高胜诉几率,降低起诉风险,真正实现打官司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