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事故如何认定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 > 民诉法法律知识

爆炸事故如何认定

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02-02

 
90078
爆炸事故发生之后会夺去了很多人的性命,也造成了重大的财产损失,必须要有人对该起事故进行负责,在事故之后警方也会调查事故的成因、认定事故的主要人责任等等,那么,爆炸事故如何认定?针对相关问题手心律师网小编做了详细介绍。

如何认定爆炸罪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

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对公私财物或人身实施爆炸,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在客观方面的本质特点在于爆炸行为危害或足以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

(1)爆炸行为的方式

爆炸行为有作为和不作为两种基本方式。例如,直接点燃爆炸引发爆炸,就是积极的作为方式。而行为人负有防止爆炸发生特定义务,并且有能力履行这种特定的义务,但不履行以致发生爆炸,就构成不作为爆炸犯罪。

(2)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标准

所谓足以危害公共安全,指的是行为人实施的爆炸行为,在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原因下,可能造成危害公共安全的结果。无论是行为人自动中止爆炸犯罪、炸药的破坏性没有达到行为人主观想象的那么大、炸药失效、未将爆炸物投掷到所要求的位置、爆炸物被他人发现并拆除等情况,只要排除这些原因后,行为人实施了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爆炸行为,就构成爆炸罪。爆炸罪的成立并不要求实际后果对公共安全造成危害。

(3)行为指向的对象

行为指向的对象是不特定多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物。某些爆炸行为,行为人主观上可能指向特定的人或物,但如果发生在人群密集或财物集中的公共场所,客观上危害了不特定多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也可以构成爆炸罪。因为在这种场合用爆炸的方法杀人、毁物,对这种行为会危害公共安全不可能没有预见,有预见而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就是一种故意犯罪。

如何判断是否构成爆炸罪

只要行为人实施了爆炸行为,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就具备爆炸罪全部构成要件,即为既遂。如果致人重伤、死亡或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应按本法第115条作为爆炸罪的结果加重犯处罚。至于爆炸罪的未遂,从立法精神看,不存在实行终了的未遂。因为爆炸行为已经实行终了,在一定条件下就足以危害不特定多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财产的安全,无论是否引起严重后果,都是既遂。爆炸罪未遂只能发生在爆炸行为尚未实行终了的阶段,比如刚着手引爆或在引爆过程中被人发现夺下炸药,使爆炸未能得逞。这种情况属于末实行终了的爆炸未遂。

实施爆炸的方式和地点

实施爆炸的方式和方法很多,包括在室内安装炸药包并在室内或室外引爆,将爆炸物直接投入室内爆炸,利用技术手段使锅炉、设备发生爆炸,使用液化气或其他方法进行爆炸。实施爆炸的地点主要是在人群密集或财产集中的公共场所、交通线等处,例如在船只、飞机、汽车、火车上定时爆炸,在商场、车站、影剧院、街道、群众集会地方制造爆炸事件。

爆炸行为有作为和不作为两种基本方式。例如,直接点燃爆炸引发爆炸,就是积极的作为方式。而行为人负有防止爆炸发生特定义务,并且有能力履行这种特定的义务,但不履行以致发生爆炸,就构成不作为爆炸犯罪。

爆炸罪的量刑

根据刑法第114条和第115条第1款的规定,故意用爆炸的方法,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应当立案。本罪是危险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故意爆炸行为,并且足以威胁不特定多数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不要求造成严重后果,就构成犯罪。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第114条规定了放火、决水、爆炸、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而根据第115条第一款规定,放火、决水、爆炸、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此外,根据第七条规定,如果使用爆炸、投毒、设置电网等危险方法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同时构成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或者非法狩猎罪,并且构成刑法第114条或第115条规定的罪行,将根据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如何确认干部身份
  2. 书记员的司法行政地位
  3. 法庭上的录音合法性问题
  4. 纪律检查委员会: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
  5. 合同因不可抗力损失要求赔偿的法律问题
  6. 民事经济追溯期限
  7. 最新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