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诉法定代理人的范围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 > 民诉法法律知识

民诉法定代理人的范围

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3-10-09

 
90039

民诉法定代理人的范围

一、诉讼代理人的范围限制

根据新《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八条的规定,当事人和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诉讼代理人的范围限定在以下人员:(一)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二)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三)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

二、对诉讼代理人范围的修改原因

与原民事诉讼法相比,本次修改删除了原规定中的“经人民法院许可的其他公民”,将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的范围仅限定在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这一修改是基于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三、经人民法院许可的其他公民的问题

在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律师数量严重不足,因此设定了经人民法院许可的其他公民可以作为委托代理人的特殊制度安排。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律师数量的增加,这种制度安排已经不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从近些年的司法实践来看,经人民法院许可的其他公民代理案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一些未经法律培训、未通过司法考试的公民以营利为目的从事诉讼代理活动,甚至假冒律师违法代理,扰乱法律服务市场秩序;二是较多的公民代理人缺乏法律专业知识,代理经验和技能不足,调查和收集证据能力有限,难以有效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三是一些法院退休但没有律师资格的法官的亲朋好友从事公民代理活动,利用关系影响和干扰案件的依法办理,影响司法公正。尤其是一些公民个人长期以诉讼代理人的名义包揽诉讼,甚至滥用诉讼的情况最为普遍。

四、规范诉讼代理活动的目的

为了满足诉讼代理需求,规范诉讼代理活动,本次修改明确了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当事人的工作人员和所在社区推荐的公民的诉讼代理人地位,允许他们向当事人提供民事诉讼代理服务。这一修改旨在规范诉讼代理活动,有效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延伸阅读
  1. 刑事附带民事有伤残赔偿金吗?
  2. 被判无期徒刑是否可以上诉
  3. 逮捕后的取保候审资格
  4. 赡养中法定代理人能作为被告吗
  5. 回避的种类及其划分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如何确认干部身份
  2. 书记员的司法行政地位
  3. 法庭上的录音合法性问题
  4. 纪律检查委员会: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
  5. 合同因不可抗力损失要求赔偿的法律问题
  6. 民事经济追溯期限
  7. 最新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未成年刑事案件诉讼流程
  3. 什么样的案件适合自诉
  4. 自诉案件的审理程序
  5. 未成年侵权纠纷
  6. 集体合同的效力
  7.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订立的合同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