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1 更新时间:2023-11-04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的规定,一旦法院同意诉前财产保全的申请,法院将依法查封冻结被告财产。
原告必须在30日内将诉讼提交给法院,否则保全措施将自动失效。
如果原告在30日内将诉讼提交给法院,那么保全措施将一直持续到判决生效。
以上规定是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制定的,如果申请人在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三十日内没有依法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法院应当解除保全。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于2015年2月4日颁布并生效的《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的解释》规定,债权人在法律文书生效后进入执行程序前,如果因对方当事人转移财产等紧急情况而不申请保全可能导致生效法律文书不能执行或难以执行,可以向执行法院申请财产保全措施。如果债权人在法律文书指定的履行期间届满后五日内不申请执行,人民法院应当解除保全。
这一规定是对于当事人由于诉讼能力的限制未在诉讼前及诉讼中申请财产保全的情况下,在法律文书生效后但尚未申请强制执行前发现被执行人存在上述情况时,给予债权人及时保护自身权益的机会。然而,这一程序与诉前保全和诉讼保全的申请条件有所不同,因为它是在审判结束后向法院提出申请。
根据越秀区法院邵巧玲法官的提醒,适用上述规定申请财产保全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申请此类保全时,当事人必须向法院提交书面申请,因为人民法院一般不会主动采取诉讼保全措施。
当事人应提交生效的法律文书,并且申请保全的案件必须具有财产给付的内容,即该判决或调解结果具有财产给付内容。
申请保全的范围应当是判决的内容。
申请保全的时间点必须是在宣判之后或达成调解协议之后,尚未进入执行程序之前。因为一旦进入执行程序,人民法院发现被执行人存在恶意转移财产等行为,可以立即采取执行措施。
申请保全必须是基于一方当事人转移财产等行为或其他原因等紧急情况,可能导致将来生效文书不能执行或难以执行。
当事人既可以向作出生效判决的第一审人民法院提出申请,也可以向与第一审人民法院同级的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提出申请。
人民法院受理并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后,申请人必须在法律文书指定的履行期限届满后五日内申请强制执行,否则,人民法院有权依职权裁定解除保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