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3-09-15
当债权人申请人民法院进行债权强制执行时,法院会在受理申请的同时向债权人发出一份执行举证通知书。该通知书明确规定了债权人在申请执行过程中的举证责任。具体的举证内容包括:
在实践中,债权强制执行常常面临的两个主要问题是“被执行财产难以找到”和“被执行人恶意逃逸”。法院强调了债权人的举证责任,并明确规定如果申请人无法提供被执行人财产的线索,法院将无法采取执行措施。这导致一部分案件因为申请人无法或无能力查明被执行人财产的情况而长期积压,甚至错失执行的有利时机。
法院的理由是:民事诉讼的原则是谁主张谁举证。因此,当申请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对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强制执行时,申请人应当提供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和行踪。如果申请人无法提供被执行人财产的线索,导致案件无法结案,那么这个责任只能由债权人承担。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债权和债务往往是复杂的,涉及多个主体之间的关系。由于债务主体本身的执行能力有限,越来越多的案件通过执行债权来实现生效判决。为了进一步明确和规范对第三人到期债权的执行,执行规定中专门设立了被执行人到期债权的执行章节,对执行到期债权的范围、程序和审查作出了规定。
履行通知的范围不仅包括执行法院向第三人发出的履行到期债务通知书,还包括执行法院发出的协助执行通知书。当第三人收到执行法院发出的协助执行被执行人债权(包括预期债权)的通知书时,可以提出异议,执行法院也应当停止执行。
第三人提出异议的期限从接到执行法院发出的第一份法律文书开始计算,例如协助扣留债权通知书、扣留被执行人债权裁定书以及诉讼阶段作出的保全裁定书等。
如果第三人在直接签收执行法院送达的第一份法律文书后没有提出异议,而是在接到履行到期债务通知书后才提出异议,那么除非有证据表明在协助执行期间,债务人和被执行人之间存在其他债权债务关系,并且第三人需要通过被执行人的债权来实现自身的债权,否则执行法院应当停止执行。对于以不存在债权债务关系为由提出异议的第三人,执行法院应当驳回其异议,继续强制执行第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