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2 更新时间:2024-07-02
委托执行是一项法律规定的重要执行制度和方式,具有以下三大优势:
委托执行制度有效地暴露并约束了来自法院系统内的干扰和影响。在直接执行模式下,执行法院与当地法院之间很难建立基于法定程序的协助关系。当地法院可能在表面上对执行置之不理,但实际上可能设置障碍。委托执行模式的优势在于将各种地方保护主义暴露出来,从而迫使地方保护主义得到收敛。
在外地执行时,如果发生危及执行人员人身安全的情况,执行人员往往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无法获得及时而有力的配合和支持,导致案件执行无功而返。而委托当地法院执行,则便于主动向执行地党委、人大汇报工作安排和具体方案,及时向政府和相关部门通报情况,督促相关部门依法办案,瓦解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确保案件执行顺利进行。
在直接执行情况下,法院的执行人员(有时需要当事人陪同)到外地执行,必然导致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而委托执行则有利于节约资金等资源。
在委托执行中,委托法院应向受委托法院出具委托函,并附上生效的法律文书副本。委托函应明确提出执行要求。接到委托函后,委托执行应遵守以下程序:
受托法院在接到委托函后,无权对委托执行的生效法律文书进行实体审查。如果在执行过程中发现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有错误,受托法院应及时向委托法院反映。
受托法院应严格按照生效法律文书的规定和委托法院的要求执行。如果需要变更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时间、期限和方式,应征得申请执行人的同意,并及时告知委托法院。
受托法院在遇到需要中止或终结执行的情形时,应及时函告委托法院,并由委托法院裁定。在此期间,可以暂缓执行。受托法院不得自行裁定中止或终结执行。
在委托执行过程中,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异议,受托法院应函告委托法院,并由委托法院通知驳回或作出中止执行的裁定。在此期间,可以暂缓执行。
受托法院在收到函件后,必须在15日内开始执行。执行完毕后,应及时函复委托法院执行结果。如果在30日内未执行完毕,也应将执行情况告知委托法院。
受托法院在收到函件后,如果在15日内不执行,委托法院可以请求受托法院的上级人民法院指令执行。受托法院的上级人民法院在收到委托法院的指令执行请求后,应在5日内书面指令受托法院执行,并及时告知委托法院。受托法院在收到上级人民法院的书面指令后,应立即执行,并将执行情况报告上级人民法院,并告知委托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