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5 更新时间:2024-01-31
为了对冤假错案进行纠正,我国设置了再审程序。再审程序的启动应符合法定事由或特定程序,以维护生效判决的稳定性。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目前启动刑事再审程序的途径有三种。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04条的规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以申请再审。申诉事由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重新审判:
申诉人包括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刑事案件的受害人也享有申诉权。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05条第1款、2款规定,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发现认定事实或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的,必须提交审判委员会处理。最高人民法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发现确有错误的,有权提审或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05条第3款、4款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发现确有错误的,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接受抗诉的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重新审理,对于原判决事实不清楚或证据不足的,可以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在实践中,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生效的刑事判决、裁定不服的,可以向法院或检察院提出申诉。由法院或检察院对申诉事由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会决定再审或提出抗诉。申诉和参与申诉程序是一种较为专业的工作,建议申诉人委托专业律师提供法律帮助。
如果刑事部分没有错误,但有证据证明附带民事部分明显失当且原审被告人有赔偿能力,可以单独就附带民事部分决定再审,再审时仅撤销原裁判附带民事部分并依法作出判决,不涉及刑事部分。如果刑事部分确有错误,并导致附带民事部分需要变更,应当将附带民事部分与刑事部分一并再审并作出判决。如果附带民事部分无需变更,可以单独就刑事部分决定再审。
再审期间,如果附带民事部分达成调解或履行完毕,不应据此改变原审量刑。
根据“谁决定谁负责”的原则,如果检察院提出抗诉的再审案件尚未正式再审立案,建议由检察院办理羁押场所变更事宜,必要时法院予以协助。如果法院已经立案再审,则由再审法院负责办理相关事宜,必要时商请检察院、公安机关、监狱等部门协助。
如果再审可能减轻原判刑罚的,一般不宜中止原裁判的执行并对其采取强制措施。如果再审可能加重原判刑罚而致原假释条件消失的,可以决定中止原裁判的执行,并对被告人依法采取强制措施。
法院决定再审时,对再审可能改判无罪的被告人,可以一并决定中止原裁判的执行。必要时,也可以对其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措施。
如果再审案件系上级法院指令下级法院再审,上级法院再审决定书中未停止原裁判执行的,被指令的下级法院据此立案再审后,可以视情况决定中止原裁判的执行,必要时,也可以对原审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措施。
对原裁判刑罚已经执行完毕的再审案件,如果再审可能加重原裁判刑罚的,法院可以依法对原审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如果可能改判无罪或减轻原判刑罚的,不宜对原审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