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第二审程序的要求有哪些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审判程序 > 第二审程序法律知识

刑事诉讼第二审程序的要求有哪些

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0-05-25

 
84099
刑事诉讼第二审程序的要求

刑事诉讼是处于平等对抗地位、有纠纷的双方向处于中立地位的裁判方告诉其纠纷,并请求裁判方解决其纠纷的活动。

第一,严格遵循发回重审的条件。《刑事诉讼法》规定第二审程序中只有对一审程序违法和事实不清的两类案件可发回重审。而实践中仍有个别案件因二审法院认为一审量刑畸轻却有上诉,就以事实不清为由发回重审,要求一审法院加重刑罚,把上级的意志强加给下级。而所谓的事实不清,最多只是不影响定罪量刑的细节不清。这种做法违反了上诉不加刑原则,虽有理论界给予批评,至今未见司法机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另有上级法院拟改判的幅度较大(如有罪欲改判无罪),为照顾对下级法院影响而发回重审,要其自己改判,形成上定下审,重审流于形式。更有甚者,极个别案件因上级法院内部不能达到意见统一,就以发回重审形式将矛盾下推,无端增加下级程序控辩审三方的诉累。上述做法,背离了刑事诉讼法司法独立、保护当事人合法权利的立法精神。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有责任监督诉讼程序的正确适用。我们建议,明确赋予检察机关对处理程序性问题的裁定(如发回重审的裁定)有抗诉权,以更有效地监督审判机关的程序公正。

第二,限制发回重的次数。法律对发回重的次数未做限制,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滥用发回重审程序的现象发生。有的是为强推改判责任,有的则是工作不细,一次发现的问题不彻底,而多次发回重审。据基层院反映,有的案件达三、四次之多。对于纠正程序违法而言,发回一次即够;对于事实证据而言,发回次数的多少与证据补充多少无必然联系,关键在于办案人员的责任心和工作能力。如果予以适当限制,反而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办案人的责任心,也有利于防止推诿扯皮,使诉讼流程人为延长,实现对被告人基本权利的保护。对照审查起诉中有关补充侦查的规定,建议对同一案件事实适用发回重审不超过两次,从而使发回重审的程序更加完善并与整个刑事诉讼更加协调。

延伸阅读
  1. 刑事诉讼中的诉讼关系
  2. 刑事诉讼法第172条规定:公诉程序的提起
  3. 开庭审判所需时间的规定
  4. 刑事诉讼程序中的时间限制
  5. 刑事抗诉的含义

审判程序热门知识

  1. 公开庭审的视频直播是否合法
  2. 民事诉讼一审未开庭直接二审是否合法
  3. 当事人陈述前后矛盾的认定标准
  4. 申请支付令的条件
  5. 民事案件审理时间
  6. 江歌案庭审临近,华人境外犯罪中国法律能否对其进行追责
  7. 小额诉讼程序的适用条件
审判程序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