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行为的定义及相关责任承担
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4-01-01
垄断是指经营者为了在市场上占有一定的经济地位,通过行使违反竞争法规定得行为来达到目的一种方式。那么,我国反垄断法规定的垄断行为有哪几种?经营者违反反垄断法需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手心律师网小编为你解答。
什么是垄断行为?
垄断行为是指违反竞争法规定的行为,旨在扩大经济规模或形成有利的经济地位。
我国《反垄断法》对垄断行为的定义
根据我国《反垄断法》第3条的规定,垄断行为一般包括以下三种经济垄断:
- 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
- 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 具有或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
经营者垄断的法律责任
- 经营者达成并实施垄断协议的,应由反垄断执法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罚款金额为上一年度销售额的百分之一以上但不超过百分之十;若垄断协议尚未实施,可处以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 行业协会组织本行业的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的,反垄断执法机构可处以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可依法撤销登记。
- 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应由反垄断执法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罚款金额为上一年度销售额的百分之一以上但不超过百分之十。
- 经营者实施集中的,应由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责令停止实施集中,限期处分股份或资产,限期转让营业以及采取其他必要措施恢复到集中前的状态,可处以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 经营者实施垄断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失的,应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滥用行政权力的法律责任
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滥用行政权力,实施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的,应由上级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