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3-12-03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规定,停产停业损失是否一次性支付取决于双方签订的拆迁补偿协议。一般情况下,停产停业损失会一次性支付。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第二十二条,如果因征收房屋而导致搬迁,房屋征收部门应向被征收人支付搬迁费。如果选择房屋产权调换,房屋征收部门在交付产权调换房屋之前,应向被征收人支付临时安置费或提供周转用房。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第二十三条,对于因征收房屋而导致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需要根据房屋被征收前的效益、停产停业期限等因素进行确定。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第二十五条,房屋征收部门和被征收人根据法律规定,就补偿方式、补偿金额和支付期限、产权调换房屋的地点和面积、搬迁费、临时安置费或周转用房、停产停业损失、搬迁期限、过渡方式和过渡期限等事项,订立补偿协议。一旦补偿协议达成,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协议义务,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法提起诉讼。
一般情况下,企业拆迁中的一次性停产停业损失可以采用以下几种计算方法:
有些地方根据企业的纳税情况来计算停产停业损失,通过纳税金额可以推算出每年的基本利润。然而,这种方法对于中小型制造企业并不利。
根据营业执照和注册信息中标注的营业面积来计算停产停业损失。然而,这种方法通常对经营企业不利,因为营业信息中标注的面积与实际经营使用面积存在巨大差距。
采用实际经营面积来计算停产停业损失。然而,拆迁方在实地测量时可能会进行分割,例如将工厂生产区域与职工宿舍、职工食堂、办公场地区域进行区分。这可能会引发争议,例如制造型企业中,整个院子是否属于经营面积,是否在实际经营中使用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