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诉讼案件,你应该了解的十大误区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交通事故诉讼 >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诉讼法律知识

交通事故诉讼案件,你应该了解的十大误区

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3-10-25

 
68872
近年来,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增加,交通案件诉讼数量也随之上升。区法院民三庭是专门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的民事审判庭,民三庭的法官们梳理了萧山近五年来的交通事故诉讼案,并发布了一份《白皮书》。

交通事故诉讼案件中的十大误区

误区一:证据提供和诉讼请求变更的时限

法官指出,超过举证期限可能会面临罚款。

误区二:民事诉讼中的假证问题

法官强调,伪造证据和虚假陈述可能会导致司法拘留甚至刑事责任的追究。

误区三:调解的益处

法官表示,调解是一种有效的减少诉讼负担、实现各方共赢的途径。

误区四:选择鉴定机构

法官建议前往道路交通事故调解中心或法院委托司法鉴定,而不是自行选择鉴定机构。

误区五:委托他人处理纠纷

法官警告当事人要注意避免被“诉讼黄牛”利用,以免自己应得的赔偿款落入他人口袋。

误区六:死亡伤残赔偿标准

法官解释,在户籍性质未统一的地区,农业户籍受害人要求按照城镇居民标准计算赔偿金时,需要提供从事非农产业的相关证据,否则可能会面临不利后果。

误区七:医疗费用的支持

法官指出,法院在认定医疗费用时需要有足够的证据支持,某些医疗费用和辅助费用可能无法得到支持。

误区八:误工费的认定

法官提醒,法院可以重新核定过长的建休证明,并且仅凭单位工资证明主张误工费可能无法得到法院的支持。

误区九:肇事一方的索赔权益

法官指出,肇事一方应积极应诉,在举证期限内向法院提供证据,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误区十:保险赔付的限度

法官明确表示,任何保险都有限度,超过保险范围的部分需要由肇事者自行承担。

法官还提到,在许多交通事故诉讼案件中,由于涉及人身伤残的鉴定问题,大多数当事人都是自行委托鉴定,而需要重新鉴定的情况也很常见。

据统计,原告自行委托鉴定的比例达到98.2%,只有1.8%的案件是通过法院委托司法鉴定机构进行鉴定的。被告申请重新鉴定的比例也很高,占48.3%,其中大部分是保险公司提出的申请,占重新鉴定申请数的82.8%。同时,重新鉴定很少改变初次鉴定的结果,只有23.1%的重新鉴定申请导致伤残等级的变动,而且多数是等级降低。这表明,交通事故造成的伤残情况往往需要经过两次鉴定才能最终确定,原告在受伤后还要承受时间和精力上的折磨。

延伸阅读
  1. 交通事故诉讼状制作要点
  2. 儿童车祸赔偿协议书
  3. 交通事故出租车误工费时间计算
  4. 肇事车主不给钱应如何处理
  5. 原告一:

交通事故诉讼热门知识

  1. 保全对方车辆之后的程序
  2. 交通事故民事诉讼流程
  3. 一、诉讼程序及受理
  4. 交通事故赔偿起诉流程
  5. 交通事故诉讼:是否一次性解决取决于具体情况
  6.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证明效力问题
  7. 交通事故的诉讼时效及起算时间
交通事故诉讼知识导航

事故纠纷解决解决方案

  1. 碰瓷处理指南
  2. 交通事故诉讼
  3. 交通肇事逃逸
  4. 交通事故赔偿项目
  5. 交通事故全责无责划分
  6. 交通事故主次责任划分
  7. 交通事故伤残评定流程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