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定罪是怎样的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交通肇事 > 交通肇事罪法律知识

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定罪是怎样的

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3-10-25

 
68212
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定罪是怎样的

我国刑法第133条规定与逃逸致人死亡的争议

逃逸致人死亡的行为内容

关于“逃逸致人死亡”的行为内容,学界存在四种主要观点:

其一,认为该行为属于逃避法律责任而逃跑的罪后表现,其行为与罪过与前两个罪刑阶段相同,只是情节不同。因此,规定了更重的法定刑,属于情节加重犯。

其二,认为该行为是指行为人违章肇事后,为逃避罪责而急于逃窜,致使被害人得不到及时抢救而死亡。

其三,认为该行为主要包括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行为人违章肇事后,为逃避罪责而急于逃窜,致使被害人得不到及时抢救而死亡。第二种情况是行为人肇事后,遵守了第一次违反的注意义务,但疏忽了其他的注意义务,而这一疏忽造成了第二次肇事,致使前次肇事受害者之外的其他人死亡。

其四,认为“因逃逸致人死亡”仅限于过失致人死亡的情况,即事实上发生了二次交通肇事。已经发生交通事故后,行为人在逃逸过程中又发生交通事故,致使第二次交通事故中被害人死亡。

逃逸致人死亡的罪过形式

关于“逃逸致人死亡”的罪过形式,目前尚无统一的观点。不同学者和实践界对于该罪过形式的界定存在差异。有的认为应将其视为一种情节加重犯,即行为与前两个罪刑阶段相同,只是情节不同。而有的认为该罪过形式应被视为一种独立的犯罪行为,与前两个罪刑阶段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逃逸致人死亡的定罪量刑

关于对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定罪量刑是否要以逃逸行为之前的交通肇事行为构成犯罪为必要前提,学界存在争议。一些学者认为,逃逸行为与交通肇事行为是紧密相关的,应将逃逸行为视为交通肇事罪的一部分,而有的学者则认为逃逸行为与交通肇事行为应当分开考虑。

新刑法对逃逸致人死亡的规定是否符合交通肇事罪的结果加重犯情况

对于“新刑法对逃逸致人死亡”的规定是否符合交通肇事罪的结果加重犯的情况,学界也存在不同观点。一些学者认为,该规定能够有效地强化对于逃逸行为的打击,使其更加符合交通肇事罪的结果加重犯的情况。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该规定可能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需要进一步的修正和完善。

延伸阅读
  1. 交通肇事无力赔偿要坐牢吗
  2. 交通肇事罪责任认定的标准
  3. 交通事故人死亡刑事责任吗
  4. 交通肇事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区别
  5. 酒驾肇事致人死亡怎么判刑和赔偿

交通肇事热门知识

  1. 交通肇事罪的处罚
  2. 小事故对方拖着不处理算逃逸吗?
  3. 酒后驾驶致人死亡的刑事责任及量刑
  4. 肇事逃逸的刑事责任
  5. 交通肇事致死刑事责任是什么
  6. 交通肇事刑事诉讼
  7. 赔偿判决执行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交通肇事知识导航

交通事故解决方案

  1. 碰瓷处理指南
  2. 交通肇事逃逸
  3. 交通事故赔偿项目
  4. 交通事故全责无责划分
  5.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流程
  6. 交通事故主次责任划分
  7. 交通事故伤残评定流程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