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3-11-0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交通事故肇事人在发生事故后,即使报警并留下有效身份信息,也不一定意味着不构成逃逸行为。
公安机关会对肇事者离开现场的目的和理由进行调查。如果肇事者没有正当理由离开现场,或者虽有正当理由但并非紧急事由,而是借故离开没有履行必要职责,那么就会涉嫌逃避法律追究,应被认定为逃逸行为。
相反地,如果肇事者有正当理由离开现场,并且离开是必要的,比如为了抢救伤者必须前往医院、为了筹措医疗费用而必须暂时离开、人身安全受到威胁不得不离开或者必须前往医院救治而未报警等候处理,那么就不构成逃逸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时,车辆驾驶人应立即停车并保护现场。如果造成人员伤亡,车辆驾驶人应立即抢救伤者,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如果因抢救伤者而需要移动现场,应标明位置。乘车人、过往车辆驾驶人和行人应予以协助。
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将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并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