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调解包括哪“十种方法”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交通事故处理 > 交通事故调解法律知识

交通事故调解包括哪“十种方法”

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0-05-25

 
66373
交通事故调解包括哪“六种方法”

一、“阳光事故认定法”

从法律意义上讲,事故认定是交警部门事故处理的职责和权重工作,这一工作是事故现场勘查及事故处理部门的核心工作。

但就此工作惹来的麻烦不甚其少,导致的复核案件比比皆是,纠其原因:(1)事故认定不准确;(2)事故认定不利于事故处理;(3)、事故办案人员业务水平差;(4)、当事人不懂法规;(5)、法律效果不能与社会效果贯穿一体。

凭多年的工作实践,自认为事故认定要社会化参与、当事人合作,不能认为是一个权威的工作程序。因为交通事故大多是一种民事行为,当事人各方在场时分别对其讲请事故的成因,让他们心服口服后,出具事故认定何乐而不为,这样便防避了无谓的事故认定复核程序。

多数事故认定的复核都是办案人员闭门照法认定后,送达当事人,当事人不明自理引发复核,出现撤销、维持、变更的结论,双方信服的认定,不仅便于调解更便于双方去法院诉讼,交警与当事人的对立情绪自然减弱。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事故双方当事人的个性、心理、情绪、风俗、文化层次等因素,当事人无心或没有意识去了解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只希望通过民警调处解决问题。而在调解时,又往往为各自的利益争执不下,有时因一方要求不切实际,双方“火药味”很浓,大有剑拨弩张之势,很难达成共识。

这时,我们采取“阳光办案法”,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方法就是实行公开调解,把当事各方召集在一起首先向他们讲解交通事故处理的办法和程序,让双方知道交警部门调解的时限和次数,依法应该赔偿项目和数目的规定。如果一方当事人要求不切实际,很快会失去调解机会,实际上有可能损害自身的利益,这样一来,当事人明白了事故损害赔偿的法律规定,不仅大大减少了当事方的抵触情绪,而且了解了自己一方所能要求的法定底数,对事故调解结案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三、“情景互动法”

事故调解的过程既像一场谈判,又似一场球赛,调解民警就是裁判员和教练员。

“情景互动法”,就是要在调解过程中恰当运用言语,创造双方或多方互动的情景,不至于形成相互对抗或冷眼相对的僵局,不仅要消除当事人的对抗情绪和戒备心理,而且还能增强当事人对民警的信任感和亲切感。

要使每一起调解达到理想的效果,

一是给双方吃“定心丸”,让其知道法律规定,也就是规则。让当事人觉得我们是可以信任和托付的对象,这是调解成功的前奏曲、切入点。

二是善于“打圆场”。打圆场,就是调节双方当事人的情绪,特别是在双方为枝梢末节的小事而相互争执时,民警适时打圆场,不仅缓和了气氛,也是调解成功的润滑剂、联结点。

三是“搞气氛”。在僵持的气氛下适当说些风趣、幽默话,寓哲理于谈笑中,可以为调解打开局面,起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四、“换位思考法”

事故双方当事人从各自的立场出发,容易固执已见,甚至钻进“死胡同”而不愿出来。

一旦形成心结或认死理,往往让事故处理民警很头疼,任你怎么劝解,他只照他的思维方式和看法提要求,在看似让人啼笑皆非的情况下,其实当事人由于自己的学识、修养的不足,对法律法规的无知,只从判断一般事物的观念出发,与民警和对方当事人“顶牛”。

对此,在调解过程中,我们可用换位思考的办法,将事故对方的难处摆在其身上让其感受一下,这样一来他才知道自己的要求是无理的、荒谬的,也是行不通的,当其理解了对方的难处后,再对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就容易达成共识,使问题和矛盾很快迎刃而解。对一些愿意达成协议,但由于各种原因不能现场赔偿到位的,当事人有疑虑,民警可以介绍其通过交通事故仲裁等“四位一体”的调解方式解决,一裁终局,帮助当事人解决疑虑,确保其损害赔偿得到法律保障。

五、“巧借东风法”

事故双方都有亲戚朋友,都会自自觉不自觉的受到他们的影响。事故处理民警就是要巧借这种外力开展调解工作,不能就事论事,搞民警“单打独斗”,而要巧借东风,善于利用各种外力促成调解。

工作中,我们所遇交通事故当事人的固执性格是自己无法预料的,当事双方或一方在民警的反复劝说下都不肯让步。

遇到这种情况,此时可以联系当事人的家属、亲友、以及当事人居住地比较有威信的人等到场协助调解,当然事先要做好这些人的思想工作,说明请他们来的目的、动机和要起的作用,不能贸然行事,适得其反,而反受其乱。只有发挥其在调解中“催化剂”、“润滑剂”的作用,事故处理民警在保持中立、坚持原则、排除不良干扰的情况下,善于借用这些外力,顺水推舟,做通当事人的思想工作,转化认识,调整态度,就能迎来转机,促成调解成功。

六、“追刑事故先期介入调解法”

当今社会正处于转型期,法制尚未健全。交通事故受害者因心灵的挫伤,一时冲动,一些恶性举动冲着事故处理部门扑面而来,这给办案人员带来十分的困境。

多数重大事故的责任者涉嫌交通事故肇事罪、更有甚者即使无罪,警方也不得不控制,这样车主认为人已刑拘由法院去判吧。

这个诉讼过程很漫长,死者家属及时的不到处理,便停尸闹事、无端上访,而法律的程序原则是,出具事故认定书、丧葬事宜结速之日才能调解。使得从事故发生到程序规定的这一时间段内,当事人来到交警队,每日“跟班作业”。领导批示、上级指示尽快处理,事故处理室成了治丧办公室,这样倒不如事故发生后“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完善程序的材料、另一方面直击当事人提前介入调解。也许在程序规定的时间内便调解达成协议,实不能达成协议,也能控制局势,待移送起诉时,当事人对交警部门无异,做到感情同化。

这样的工作,有百分之六十的案件,在移送起诉时化解。车主肇事者高兴、受害方满意,实乃两全其美之做。做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延伸阅读
  1. 交通事故调解赔偿的期限
  2. 一、交通事故律师费收费标准
  3. 交通事故调解协议书
  4. 一、诉讼时效、仲裁、调解时限
  5. 交通事故调解书的定义和作用

交通事故处理热门知识

  1. 法律对于交通事故处理期限的规定
  2. 交通事故责任书出具时间的规定
  3. 交通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时间
  4. 车辆扣分不服的法律处理程序
  5.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时间限制
  6. 交通事故怎样索赔
  7. 货车超载发生交通事故保险公司赔吗
交通事故处理知识导航

事故现场处理解决方案

  1. 碰瓷处理指南
  2. 交通事故调解
  3. 交通肇事逃逸
  4. 交通事故赔偿项目
  5. 交通事故全责无责划分
  6. 交通事故主次责任划分
  7. 交通事故伤残评定流程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