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3-10-23
根据行为责任原则,当事人对于某起交通事故负有责任的前提是其行为引起了该事故。没有实施行为的当事人不会负担事故责任。交通事故认定的目的在于确定当事人在事故中的行为所起的作用程度。在认定交通事故责任时,应客观公正地描述当事人行为在事故中所起的作用程度,而无需考虑法律责任问题。
根据因果关系原则,认定交通事故责任时,必须确定哪些行为在事故中起作用,并评估其作用的大小。只有与事故有直接因果关系的行为才会被认定为起作用的行为。
各行其道原则是交通安全的重要保证,也是交通参与者参与交通的基本原则。现代化交通设施规定了所有交通参与者各自的通行路线。行人、不同类型的非机动车和机动车都有各自规定的通行路线。
1、合理避让原则:交通事故形态多种多样,事故原因各异。在享受通行权利的同时,交通参与者若遇到他人侵犯自己合法通行权的情况,必须合理避让,主动承担维护安全的义务。在分析双方行为在事故中所起作用时,先确定一方是否违反了通行规定,然后分析另一方的处置方式,最后根据事故发生时双方是否尽到了安全义务来评估双方行为的作用并划分责任。
2、合理操作原则:为了保证交通安全,交通参与者在参与交通运行时应主动杜绝一些法律法规未禁止但可能存在危险隐患的行为。若实施了上述行为并导致交通事故发生,应承担事故责任。
根据结果责任原则,即使行为人的行为未导致交通事故发生,但却加重了事故后果,行为人仍应承担事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