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3-10-30
对于无证房屋是否受法律保护,首先需要明确无证房屋的权利性质。如果房屋已经办理了权证,那么对于所有权人而言,这是一种不动产的物权。然而,对于尚未办理权证的房屋,即无证房屋而言,将其定性为物权是不准确的,因为物权是一种既得权、绝对权,具有排他性。
根据我国对房屋等不动产采取登记要件主义的规定,尚未办理权证的房屋的物权尚未设立,因此不能称之为物权。在房屋尚未办理权证的情况下,其权利性质属于期待权,是基于物权的期待权。期待权是指与既得权相对应的一种独立的民事权利,是民事主体在依法取得特定权利的部分构成要件之后,受到法律保护的具有权利性质的法律地位。期待权发生并存在于取得特定权利的过程中,作为权利取得的必要条件的某部分已经实现,但仍处于尚未全部实现之暂时的权利状态。
对于未办理权证的房屋而言,由于房屋是不动产,根据我国对动产采取登记要件主义的物权规则,此时权利人尚未取得房屋的物权,还不享有完整的物权处分权能。尽管权利人可能已实际占有该房屋,但权利人对该房屋基于物权的权能尚未全部实现,因此,此时的权利状态尚处于物权取得的先期阶段。只有等到权证办理完毕之后权利人才能取得完整的权利。
需要说明的是,权利人对无证房屋享有的期待权是实实在在的、独立的权利,并受法律保护。尽管期待权还处于发展过程中,但权利人仍然可以将其用于交易,并在遭受第三方侵犯时可以独立获得法律救济。当期待权受到侵害时,期待权人可以享有占有返还请求权、侵犯损害赔偿请求权。尽管我国法律并未明确规定期待权的相关权能,但从法理上讲,权利人对无证房屋的期待权应当具有可转让性、可继承性。
无证房屋的拆迁补偿问题是一个法律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对于无证房屋的拆迁补偿,需要妥善解决由个人不可归咎的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的补偿安置问题。在处理此类问题时,应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解决长期拖延的遗留问题。
对于拆迁范围内由于历史原因导致手续不全的房屋,应根据现行法律法规补办手续。对于政策不明确但合理要求的情况,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并限期处理解决。对于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应耐心细致地进行解释工作,并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早日解决。
各地可以制定相关政策规范,解决因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的房屋补偿问题。这些政策可以作为拆迁补偿安置时的参考,如《解决漳州市区拆迁安置房办理产权登记历史遗留问题意见》、《武汉市征用集体土地房屋拆迁补偿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意见(试行)》等。
对于合法建造且不存在权利瑕疵的无证房屋,如果被拆迁人在该房屋内长期生活居住,应当得到合法补偿安置。根据《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规定,被拆迁人是指房屋的所有人,而不仅仅是拥有产权证明的人。因此,如果房屋并非违章建筑且未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且根据房改政策,权利人对该房屋享有完全所有权,应当对其进行合法补偿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