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05-05
违约损害赔偿是指违约方因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义务而给对方造成损失,根据法律和合同规定,应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况。
根据《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二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不符合约定的,对方在履行义务或采取补救措施后仍有其他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实际履行是一种重要的救济方式,它有助于实现合同目的、维护合同纪律,增加社会财富。受害人要求实际履行时,无需承担对实际损失的举证责任,这有利于保护受害人的利益。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实际履行的方式可能无法完全弥补受害人的损失。此时,可以结合损害赔偿救济方式,保护受害方利益,制裁违约方,维护交易秩序和安全。
损害赔偿和支付违约金都是合同责任的主要方式。损害赔偿是一种补偿性责任形式,而支付违约金具有补偿性和惩罚性双重属性。损害赔偿通常与实际损害相结合,而支付违约金的数额与实际损害之间并无必要联系。即使在没有实际损害的情况下,也应支付违约金。如果支付的违约金不足以补偿受害人的损失,违约方还需要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以弥补不足部分。然而,在两者并用的情况下,受害方的赔偿金额不得超过实际损失。
根据《合同法》第九十七条的规定,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可以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可以要求恢复原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当恢复原状、采取补救措施等方法仍无法使财产关系恢复原状时,可以采用损害赔偿的方式。损害赔偿的范围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而定,包括管理、维护标的物所产生的费用以及因归还财产等本身而支出的必要费用。合同解除时的损害赔偿不应包括可得利益的损失,因为期待利益只有在合同完全履行的情况下才能产生。
定金是合同当事人为确保合同履行而预先给付对方一定比例的金钱或其他替代物。它具有担保、证约和预付款三种作用。定金责任作为一种独立的责任形式,不以实际发生的损害为前提,适用的是定金罚则。而损害赔偿以实际损失为前提,以赔偿实际损失为限度。定金责任不能替代损害赔偿,既不能将定金责任作为损害赔偿的最高限额,也不能将定金列入损害赔偿的计算。